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发布时间: 2014-07-08 11:39:43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广西 PM2.5 环境 环境状况 公报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声环境 辐射环境 生态环境

辐射环境

  状况

  2013年,全区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与2012年持平。

  陆地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广西辖区共有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4个,分别为南宁市2个、百色市1个、桂林市1个。2013年,4个自动监测站的连续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监测范围值为62.6~112.5纳戈瑞/小时,平均值为73.9纳戈瑞/小时。

  2013年全区瞬时陆地环境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扣除宇宙射线的响应值)范围值为31.3235.9纳戈瑞/小时,平均值为76.3纳戈瑞/小时,与2012年监测值相比,无明显变化。处于正常水平范围。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

  全区4个自动监测站空气中气溶胶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0.01500.0818贝克/立方米、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0.2651.12贝克/立方米;大气沉降物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0.2310.295贝克/平方米天、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0.6620.852贝克/平方米天,均为环境正常水平。

  水体中放射性核素浓度

  境内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断面水体中铀、钍、镭-226、钾-40、总α、总β、锶-90、铯-137放射性核素浓度均为环境正常水平。

  广西北海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中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监测结果与历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铯-137活度浓度均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规定的限值内。

  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全区土壤中铀-238、钍-232、镭-226、钾-40、锶-90、铯-137放射性核素含量,与1986年广西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为同一水平,属正常范围。

  措施与行动

  开展辐射安全监督检查,规范核技术利用活动

  组织开展了我区铀矿冶、伴生放射性矿产利用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输变电及广电通信企业辐射安全检查;指导核技术利用单位延续和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进一步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自身辐射安全管理。

  加强闲置废弃放射源的收贮工作

  完成异地扩建南宁市苏圩镇苏保村放射性废物库,并取得环境保护部核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广西放射性废物库全年对38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的93枚(含医用类源2枚)废旧放射源实施了收贮 

自然生态

  状况

  生态环境质量

  2012年,广西14个设区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范围为68.0~91.4,全区生态环境状况均在良以上;其中,防城港、梧州、贺州、玉林、桂林、柳州、钦州、北海、来宾和贵港等10个设区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达到优。广西89个县级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范围为59.7~89.2,均为优良级,其中,有32个县市(2011年为25个县)的生态环境状况达到了优的水平,占比36%。与2011年相比,2012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上升了0.77个指数,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生物多样性

  广西是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种类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已知野生脊椎动物190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25种,Ⅱ级保护147种;已发现和命名的野生高等植物949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22种(类)、Ⅱ级重点保护64种(类);物种特有成分高,仅分布于广西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8种,陆生野生植物848种。

  水生脊椎动物共818种,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鲟、鼋、中华白海豚、儒艮等4种;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细痣疣螈、三线闭壳龟等26种。

  自然保护区

  2013年,广西大桂山鳄蜥、邦亮长臂猿、恩城及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复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春秀、青龙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升级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截止2013年底,我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7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83%。已建有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总面积3919.5公顷。

  生态公益林

  全区公益林面积544.7万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34.3%,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0%

  2013年广西征用、占用公益林地面积212公顷。共采伐公益林面积1921公顷。

  森林资源

  2013年全区森林面积14687347.6公顷,较2012年增长103648.3公顷。按常住人口算,2012年、2013年人均森林面积均为0.3公顷,人均森林面积无变化。2013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1.84%,比2012年上升0.44个百分点。

  森林灾害

  2013年,广西林业有害生物仍呈高发多发态势,部分病虫害危害程度偏重,局部有灾害。全区发生并造成较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共59种,发生总面积359413.33公顷,发生率为2.96%,与2012年持平,成灾面积3133.33公顷,成灾率为0.26‰,控制在4.5‰以下。

  措施与行动

  颁布实施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编制完成《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研究报告》,并形成《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3-2030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实施。

  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工作

  加快现有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勘定,优化保护区边界和功能;加大投入,提高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能力。以小种群物种保护为重点,在保护空缺地区新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完善管理体制,着力协调保护区建设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推动社区共管、共同发展,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

  继续加强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拯救保护

  继续推进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德保苏铁、海南风吹楠和凹脉金花茶等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拯救保护工作,开展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广西火桐野外回归定植工作,开展了极度濒危野生动物黑叶猴的野外回归前期准备工作。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

  加强良种壮苗繁育和森林抚育工作,培育乡土树种、珍贵树种、花化树种、彩化树种等苗木10亿株以上,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大力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开展花化彩化美化广西大行动,在各主要交通干线两旁、旅游风景区、重要村屯、重要城镇,种植适宜本地的花化彩化树种。实施公益林提质增效项目,在严格保护好现有公益林的基础上,对生态功能低下的纯林、疏残林,采取抽针补阔、抽阔补珍、间针保阔等措施,逐步改造成复层、异龄、多树种、多色彩的森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