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专家:土壤修复几重难关待渡

2014年05月07日11: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土壤环境质量 复合污染 生态风险评估 修复材料

原标题  专家:土壤修复几重难关待渡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严重影响我国耕地生产力,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产生巨大压力。

同时,我国土壤污染的流域性和区域化态势凸显,呈现以镉为主,铅、汞为辅的复合污染特征,部分地区存在较大的污染隐患,确保土壤环境安全的任务日趋艰巨。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金属、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石油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示范研究,在修复材料(包括化学、生物、物理等)筛选、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物化修复技术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研发水平和应用经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主要面临以下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相关法规、标准缺失。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而有效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标准体系、监测监控体系等。针对土壤污染防治与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尚未出台,缺乏对污染事故责任、处罚等方面的规定。这就极大限制了土壤修复产业的推进,具有巨大潜力的社会资本投资呈现观望状态,延缓了它们对土壤修复市场的参与度。同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完善也成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检验和评价的瓶颈。我国尚未制定用于污染土壤风险识别和风险预测的土壤环境质量指示值或指导值,更无污染土壤风险管理的相关方法体系和法规保障体系。这些工作都是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成为当前及今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研究的重点。

因此,笔者建议,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填补法律制度的空白。结合我国相关研究基础和管理需要,针对我国农业、居住、娱乐、工业、商业等不同用地方式及高背景土壤,制定基于生态风险评估或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土壤环境基准制定方法学。建设土壤污染物基本理化性质与毒性参数数据库,制定主要污染物的土壤环境基准值及其技术导则,在基准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技术可行性等方面,建立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体系,创建国家土壤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