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放矢,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着力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
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和环境宣教干部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联合上海市公务员局、上海行政学院等单位,举办处级领导职务公务员环境保护专题研修班。来自环保系统、绿化市容系统及其他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32名副处级干部参加培训。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授课、学员论坛、环境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包括上海环境保护总体任务和形势、城市环境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上海市细颗粒物PM2.5污染现状及控制防治等。
强化教育职能,培养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理念。一是持续开展国际生态学校项目,提倡建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学校生态环境委员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主动发现校园环境问题,并制订合理计划解决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学校及周边环境。项目通过区、县落实到学校,通过校长、老师普及到学生、家长,影响了一大批有条件、有实力的学校参加。截至2013年年底,上海共有28所学校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最高荣誉——绿旗。二是大力推广“低碳小管家”项目。2012年~2013年间,全市累计有40多所学校的45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
建立教育基地,创新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教育模式。上海从2012年开始就积极开展“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通过《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对基地管理体系、基础设施、环境教育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让环境教育走出课堂,有灵气、接地气,创新环境教育新模式。截至2013年,上海共创建“市级环境教育基地”10家。这批基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设施齐全、教育模式先进,在环境教育领域具有良好的教育性、实效性和示范性,在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的推广和普及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拓宽教育范围,构建公众环境教育新风尚。一是开展第三批“上海市绿色社区”评选。2013年,上海又有20家社区获得市级绿色社区称号。截至2013年,上海累计创建市级绿色社区61个。这些社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动员居民参与环保实践,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二是与上海市妇联共同开展“巾帼环境友好使者”上海站启动和使者培训工作,来自上海17个区、县,涵盖教育、卫生、科技系统,以及市级机关单位的210名巾帼环保志愿者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