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PM2.5和臭氧污染严重 复合污染明显

2014年03月02日11:0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大气 PM2.5 臭氧 污染 复合污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王振红)2014年3月1日,“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召开,会议由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主持。

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明显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远航教授介绍说,2013年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表明,中国大气PM2.5和臭氧污染严重,特别是近期京津冀和长三角发生的几次PM2.5严重污染事件,引起了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污染源类型众多、排放特征复杂,大气氧化性持续升高,致使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十分明显。

1.jpg

厘清污染源为有效大气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张远航教授介绍说,“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主要包括燃煤、机动车、工业、民用、扬尘、生物燃料、农业等十几大类人为源、涉及上近2万子类排放源,此外还包括森林排放、火灾、沙尘等天然源。”

“开展大气污染特别是PM2.5的源解析,厘清各类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将为制定清洁空气计划特别是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张远航教授指出。

他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大气污染的源解析技术。他介绍说,大气污染的源解析技术主要包括源排放清单、扩散模型和受体模型等三类方法。源清单法提供各类源的排放量及其空间分布,可以确定重点排放源,但污染源种类、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等资料通常不详细或存在遗漏的污染源,因此源清单法的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扩散模型也称源模型法,是根据污染源排放,结合气象场,模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扩散和化学转化等过程,从而估算不同污染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时空分布和贡献,其准确性受到排放源清单、气象条件和化学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受体模型法是以化学示踪物从源到受体的质量平衡为基础,来识别和估算影响受体点空气质量的不同污染源类别及其贡献率,主要包括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法CMB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等;但由于缺乏可靠的源示踪物、污染源化学成份谱的共线性以及各类受体模型在解析方法上的差异,受体模型的结果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源解析结果的可靠性,需要采用多种源解析方法相互匹配和相互印证,集成受体模型以及混合受体和空气质量模型的解析方法正成为源解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