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多管齐下寻突破

2014年02月12日09: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雾霾 空气污染治理 洛杉矶 烟雾城 毒雾 伦敦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一对夫妇戴着防尘口罩在路堤上行走。资料图片

    雾霾,中国2013年年度热词之一。然而,雾霾并非中国独自遭遇的问题。无论是历史上较早步入工业化进程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抑或是墨西哥、伊朗、蒙古国等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正在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实际上,这些国家的环境演变过程已经与我们的环境实践和认识无缝对接。面对这一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如何有效实现治理,是一个世界性话题

客观认知

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进取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治理空气污染所需的时间或许会有所缩短,但期待通过短平快的措施来完成治理,是不现实的

美国

治理“烟雾城”耗费半个多世纪

1943年7月26日,美国洛杉矶遭遇“毒雾”。浓烈的烟气沉降在市区,不断有市民感觉眼睛刺痛、咽喉不适,空气能见度极低。当时正值二战,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是日本动用了化学武器。不久后,洛杉矶人明白过来,是空气出了问题。矛头很快指向生产丁二烯的工厂,工厂被迫关闭,但烟雾并没有就此除去,甚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广大民众的诉求声中,时任洛杉矶市长弗莱彻·鲍伦于8月匆匆立下誓言,4个月内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事实证明,鲍伦完全低估了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关于烟雾产生的原因,洛杉矶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弄明白。政府最初认为毒雾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作祟,任命了一个烟雾委员会来专门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在减少有关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硫排放后,情况仍未好转。政府又成立“洛杉矶空气污染控制区”,对产生二氧化硫的炼油厂、排放烟尘的工厂、排放氮氧化物的电厂以及农民的焚烧炉、动物粪便处理厂等加以严格管控,但效果甚微。人们又发现石油中挥发的碳氢化合物与空气中的二氧化氮等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带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聚集后形成烟雾。有关部门随即采取对应措施,效果仍不大。洛杉矶政府失语。

此后近10年间,毒雾的幽灵一直没有离去。污染严重时,洛杉矶甚至一年有约200天都烟雾弥漫,彻底沦为“烟雾城”。1952年12月和1955年9月,洛杉矶发生两次光化学烟雾事件,共有800余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分析,政府才认识到,当时250余万辆汽车每天排放的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是产生烟雾的罪魁祸首。经过漫长的治理,直到上世纪末,洛杉矶烟雾问题才基本得到解决,一级污染天数由1977年的121天,降到1998年的54天,并在1999年达到零天,此时已距烟雾产生时近60年。

洛杉矶案例几乎是美国空气污染控制历程的缩影。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美国工业化带来的经济扩张速度和环境污染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匹兹堡、圣路易斯、辛辛那提、多诺拉、纽约……进入工业时代后,这些重要的工业城镇都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数据显示,1886年辛辛那提31%的人口死亡与煤烟致病有关;1953年11月,雾霾使纽约市死亡200余人,1963年死亡400多人……而各地对雾霾的治理,又都历经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