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约40%沙漠含水可治理 面临资金难题(图)

2013年10月30日09: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治沙 产业化治沙 沙漠 绿色低碳能源产业 生物质发电

沉睡中的毛乌素沙地在阳光下是那么的安静祥和,人们何曾想到这头巨兽在风起云涌苏醒时的狰狞恐怖。(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拍摄)

沉睡中的毛乌素沙地在阳光下是那么的安静祥和,人们何曾想到这头巨兽在风起云涌苏醒时的狰狞恐怖。(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拍摄)

4万多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是含水沙地,浅的地方往下挖2到3公分可看到湿沙。(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拍摄)

4万多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是含水沙地,浅的地方往下挖2到3公分可看到湿沙。(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魏博 拍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魏博)土地荒漠化不仅是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据了解,中国荒漠化土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00多亿元。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并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研究探索土地荒漠化治理新模式,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10月,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高层考察团,包括国务院参事室、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农业部、环保部等有关职能司的主要领导,在李军洋秘书长的引领下,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考察了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参观了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这里曾经是广袤的大草原,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采矿等原因,沙化问题十分严重。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的生物质热电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以治沙为目的,利用沙生灌木平茬废弃物,进行直燃式发电的示范项目,为了实现企业与农牧民长期发展、合作共赢,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初步摸索出一条“龙头企业+生态能源林基地+农牧户”的沙区低碳发展新路。电厂通过租用农牧民荒沙地、雇佣农牧民种植沙生植物,收购农牧民灌木平茬废弃物,每年可发绿色电力约2亿度,惠及5000多户家庭,带动7000余农牧民人均年增收逾万元,个人收入平均提高60%左右。几年来,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项目共绿化了约36万亩沙地,建设了沙漠的“绿色煤田”,实现了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基地在防治全球荒漠化的作用和意义方面,也得到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赞赏。

这一创新模式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环保机构的普遍关注,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示范项目”,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也在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基础上,共同建立了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循环能源重点示范基地。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重视,极大提振了企业早日实现产业化治沙梦想的信心。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陆介绍,我国沙漠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其中可治理的含水沙地、沙漠约占40%。内蒙古含水沙地、沙漠面积很大,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等都是全域含水的。而且沙有多高水有多高,浅的地方往下挖2到3公分可看到湿沙,即使在沙丘顶部,只需向下挖10到20公分,便可见到湿沙,这种条件对沙生植物种植生长是有利的。

李京陆认为,人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以为治沙之路难于上青天,无异于愚公移山,但从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角度看,含水沙漠是完全可以得到治理的,这是提高我国沙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治理沙漠最根本的难题在于经济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

相关阅读:

探访毛乌素治沙基地 国际组织与企业共建绿色低碳产业

探访毛乌素治沙基地 中国产业化治沙书写大漠传奇

国际生物质绿色低碳能源示范基地打造沙漠"绿色煤田"

荒漠变绿洲 毛乌素沙地生物多样性增加(图)

生物质烟气变废为宝 螺旋藻催生治沙产业链(图)

破解产业化治沙亏损难题 国际组织助力实现治沙梦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