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循环利用遭遇“成长的烦恼”
既然加工工艺不复杂、大量的建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为何全国仅仅只有5%的建筑垃圾被循环利用、全国仅有寥寥10余家此类企业?陈勇告诉记者,此类企业目前发展存在困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原料。“我们是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但是我们却没有原料,还要自己花钱买垃圾,自己花钱运到工厂,真的很无奈。”他说。
记者了解到,现在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建筑垃圾源头监管乏力和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相互交叉的问题,没有从源头上做到“谁产生垃圾谁处理”。建筑单位只负责将建筑垃圾从工地上清理干净,为利益最大化,运输公司便就近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或填埋,尚未形成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循环加工、产品质量监督、产品推广的机制。
青岛磊鑫集团有限公司是青岛从事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四家企业之一,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康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处理成本高也是企业发展的困境之一。“企业得自己将垃圾运输回来,加工处理建筑垃圾需分拣,这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灰尘,这又要企业花钱来处理污染。”他说。
因此,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产品与用天然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相比,价格上不占优势,目前两者价格基本持平或前者略低。但记者了解到,虽价格略低,绿色再生建材并不受市场欢迎,因为人们按照惯性思维认为建筑垃圾制成的产品质量不好,建筑商自然就不愿意用。
刘康告诉记者:“由于我们企业本身也是建筑企业,而绿色再生建材销量很低,这些建材很大程度上我们便不得不自己使用。我们自己用就是慢点,但是也没办法,就一点一点用,要不然我们也不能只做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