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之路
编者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建筑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大量的建筑垃圾也在不断产生。据统计,目前建筑垃圾占到了城镇垃圾总量的30%~40%,数量庞大。这些建筑垃圾,扔没地方扔,放没地方放,是很多城市正在遭遇的难题。
在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方式非常简单,主要是暂存堆放和填埋处置。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会对河流、浅层地表土和地下水资源产生严重的污染。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建筑垃圾资源化已迫在眉睫。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建筑垃圾资源化,并着力破解资源化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专家表示,推广试点经验、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正当时。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正当时
——专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
记者:近年来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关注比较多,城市建筑垃圾问题之前好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您怎么看?
王珏林:说到这个问题,必须提到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范围很大,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家电垃圾、汽车垃圾等等,这些垃圾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和消费活动过程。但城市固体废弃物量最大的应当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中国城市固体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生活垃圾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50%以上,建筑垃圾则占到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30%~40%,不过后者数量增加很快。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城市建筑量、旧城改造量、城中村改建量都在不断增加,大规模的建设和拆迁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城市建筑垃圾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四川汶川地震后城市重建是建筑垃圾应用的一次重要实践。因为灾后垃圾太多,而建设的任务重——靠外地提供建筑材料运输存在问题,靠本地生产这么多建筑材料条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走建筑垃圾全面回收使用之路是最佳的选择。这次大规模的实践,为中国建筑垃圾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记者: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以回填利用、暂存堆放、填埋处置为主要方式,这些简单的处理方式到底有哪些弊端或危害?
王珏林:虽然时代进步了,但我们的建筑垃圾还是以堆放、回填和直接填埋为主要处理方式。这些简易的处理办法存在的弊端较多,如堆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每年都超过3亿吨,堆存的话需要占地1.5亿至2亿平方米。此外,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淋之后,简单堆放或者填埋的建筑垃圾里面的石灰、涂料、油漆等,会对河流、浅层地表土和地下水源产生很严重的污染,所以这些处理方式实际上并不是很科学。
而且,由于我国城市产生的建筑垃圾量还在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紧缺,选择堆放场地越来越困难。
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如果这些建筑垃圾不能被合理利用,则既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能源匮乏的国情,也不符合国家提出的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更会浪费可以利用的巨量建材资源。
记者:据了解,我国目前能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的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总量的5%,建筑垃圾再利用量占建筑垃圾生成量的比例不足1%,建筑垃圾资源化之前为什么推进缓慢?
王珏林:是的,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管理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与规范、设备和设施投入、宣传教育等各方面都需要加强。我总结,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全国性的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方面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对实施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资源化运作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改革不到位,市场运作不规范。对建筑垃圾处理可以有很多方式,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市场化是很好的选择。有些城市对建筑垃圾管理仍然沿袭原有模式,政企不分,出现管理不到位、市场竞争不公平、回收和再利用不充分的情况。
记者:如何理解您说的推广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王珏林:我觉得是到了该大面积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时候了。首先,国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党中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相继提出要建设节能型住宅和公用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两周左右,就发布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提出了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利用。可见,建筑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已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很大关注,大家都想将其“变废为宝”。
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还没有行动起来,但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了,比如北京、深圳、青岛,还有四川地震灾区——地震以后的建筑垃圾已经全部回收利用了。上海市的建筑垃圾以工程回填、绿化用土等为主要处理方式,处理量约占建筑垃圾年产量的60%以上。
全国的建筑垃圾都应该回收利用,因为不像生活垃圾可能还带有病菌,建筑垃圾直接捡回来就可以用了:钢筋捡回来可以用,木材捡回来可以用,废弃的砖头瓦块捡回来可以做成新的砖头瓦块,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不能加快推广呢?
并且,一些试点地方为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还在出台地方性法规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部分城市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出台了一些建筑垃圾或工程渣土管理规定,还逐步建立起建筑垃圾管理、运输、堆放的申报及审批制度,对建筑垃圾运输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些城市还建设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各种试点企业,大大改善了对建筑垃圾管理不足的状况。
记者:对建筑垃圾资源化您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王珏林:建筑垃圾资源化需要政策层面更多的支持,因为建筑垃圾再利用有它自身的特点。第一,它在回收的时候多了很多程序,比如房子破旧了得拆,拆出来的垃圾得运输,运输之后还得筛选、破碎,破碎之后还得按照统一的要求再加工,做成砖等建材。所以它的成本比生产普通建筑材料的成本要高。第二,同等价位的建筑材料,消费者都愿意买新的,不愿意买用回收材料做成的产品。所以要有政策支持它,它才能走进市场并在市场上不断扩大所占份额。
其实我们对再生建材的质量应该放心。为解决建筑垃圾回收和再利用问题,相关部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将震区作为建筑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示范区,已经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在建筑垃圾筛选、破碎、分筛、产品制造等过程中都采用了环保、高新技术。利用建筑废弃料生产的路面砖、墙体砖、草坪砖、渗水砖、干混砂浆、彩瓦等新型环保建材产品,具有环保、高强度、耐磨、透水透气、降噪、防滑、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住宅小区、城市广场、机场、停车场、码头等场所。(记者 何晏 苏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