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环保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颁奖大会,邀请相关部委领导、获奖项目所在省市领导、行业领导、获奖代表参加。中国网现场直播。
以下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讲话实录。
今天正好是7月8号,离奥运会还差一个月,我们在这里庄重地举行第二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颁奖大会,正如刚才主持人所介绍的,“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这一奖项是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奖项,从2005年8月开始设立,设立初始我们坚持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这次在评这个奖的时候,各地区、各部门的反响之强烈、申报的数量之多,涉及的省、市、区与他们所处的行业面之广,都是罕见的。这充分说明了每两年一届的“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评选的的确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广泛的关注。
一个环境友好工程必将就应该是一个优质的工程,就必然应当经得起专业的评判,也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在环保的基础层面上说,从一开始这个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到工程的初设计到工程的施工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都必须符合环保的准入条件及相关的环保技术指标。在经济发展层面,就意味着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要依靠科技创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尽可能地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环境文化层面,它将越来越代表了强势的绿色技术的竞争力和绿色文化的竞争力。因为每一个环境友好工程的实质就是将工程的建设、自然生态、社会环境、文化理念和社会人文的理念结合起来,促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公众满意、工程与环境相和谐。这次评选出来的十大工程就是这方面的杰出的典范。国家环境友好工程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个责任,一个社会发展的有形的指标,是一个示范。自2003年9月的环评法实施到2007年,五年来我们环评的“一票否决”使得投资总额达2万亿左右的“两高一资”的重大项目停了下来,使得电力、钢铁、石化、造纸等13个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的建设项目都必须达到更加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和审计要求。今天第一排在座的都是我们各大国有企业的老总,但他们现在都非常重视环评,做得都非常好。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分成了五个组,每个组都是由副委员长亲自带队,组织起来,全部下到各个省、市、区,组织对环评法的执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及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的执行力度。大家想想,一部法刚刚出台五年,是一部年轻的法律,刚刚出台的五年就进行如此兴师动众地大规模的执法检查,就说明这部法的执法的执行率是非常巨大的。起到的作用,只有实践才能看出它的经验、教训,才能看到它的执行力,也可以看出它的普法率,因为上上下下、内内外外,大家都去研究这部法律。
事实证明,这是一部科学发展决策和科学发展宏观调控的一部良法。事实说明这是一部环境、经济关系最密切的一部良法。我们也向那些刚刚授奖为代表的行业环保的典范,越来越多的环境友好工程构成了中华辽阔大地上可视化的标识,代表了积极健康和谐的力量。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环境的承载力日益加大,资源紧缺的压力也愈加明显,人家说环保,法律在不断地出台,在它进步的同时,对应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中国下一步政治、经济战略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更要站在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的角度,多树立一批环保工程的典范。因为中国的环境问题,现在看来,当初在决策上很少考虑一些环境的因素,造成的结构上不协调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例如过去的产业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以及现在引起的城市争议,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矛盾,也是当年环境布局规划问题。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的积极推动、支持下,规划环评条例的制定尽管面临着很多的阻力,还有一些认识上、技术上的差距,但是,离它的制定和出台进入了最后阶段。我们也组织了相关的专家,为规划环评提供了一些依据。例如环渤海经济圈、曹妃甸、滨海新区等这些区域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环境的承载能力怎么样,做了一个调研报告,我们还完成了北部湾等地,它的海域的承载力。还有成都和重庆的成渝经济区,还有海峡西岸的经济区,还有以鄂尔多斯为经济区的黄河中上游资源富集区等五大环评调研报告,到底它的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的调研报告,同时还有一系列的产业报告。钢铁、石化等一系列专业的产业报告。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的试点。
与此同时,我们还就这些点推行了一系列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税收、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等一系列的环境积极政策,我们认为对这些未来的规划环评赋予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我们工程有什么关系呢?就是今后将打破行政区划,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总量容量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再根据这些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不同的经济政策,支撑今天的环境友好型工程项目。实际上就是处理这样一个环境关系。
今天新一届“国家友好型工程”诞生了,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在此也感谢社会各界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相信,我们也坚信,经过不懈地努力,一个有序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必将诞生在未来的中国。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