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三十日电 题:北京奥运会的收益与代价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再过月余,北京将迎来期待已久的夏季奥运会。如今的北京,树已绿,花已开,沙尘更是大减。
最近几年,许多细心的北京百姓发现,每天早上起床后,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吐痰了。
这一切都是拜奥运之所赐。二00一年北京申奥时,曾承诺了七项绿化指标。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如今这些指标都已一一兑现。
在土地昂贵的北京,新修建的奥林匹克公园面积,达到了六百八十公顷。一度令人胆战心惊的“沙尘暴”,已大为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北京奥运会给当地普通百姓带来了实惠。
但享受实惠的北京百姓,最近也付出了“代价”。跟中国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他们接到了政府的“限塑令”。商家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许多人又找出了久违了的菜篮子。
付出代价的还有中国企业。它们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环保压力。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浙江的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如今的百姓环保意识强多了,天天盯着他们企业。虽然自己为当地带来了不少税金,但还是不敢随便排放污水、废气,否则就会被举报。
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二年,中国希望自己的单位GDP能耗比五年前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石油石化、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需要提前一年完成这些指标。
这一指令,让那些习惯了“大手大脚”的企业,顿感压力。那些环保技术不过关的企业,已难获得银行贷款,甚至直接被政府关停。仅在造纸行业,去年就有两千多家工厂被政府关闭。
“节能减排”,让许多企业头疼不已的时候,中国农民早就收到了政府退耕还林的指令。毁林造田、上山打猎,成为禁忌。
或许是巧合,节能减排、退耕还林,对中国工业、农业影响深远的两大政策,都是在二00一年北京申奥成功之后相继出台的。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起点又低的中国,过去选择了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过去三十年里,它的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在经过“井喷式”增长后,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
但中国受到的环境、资源压力,也达到了空前水平。当局早已意识到,粗放之路难以为继。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呼吁,要尽快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但此前的众多努力却被企业、地方巧妙分解。
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收益,困扰着中国。发展速度、经济规模,仍是许多地方大员追求政绩的捷径。
北京奥运会却突然打破了这一僵局。过去的七年里,环保迅速由“冷门”变成显学,口号逐渐演变为实际行动。一些企业、官员为此坐卧不安。
因为江河污染,中国的一位部级官员引咎辞职;因为太湖蓝藻污染,数名官员受惩。
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太湖地区,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表示,蓝藻大面积的暴发敲响了警钟。
北京奥运会来临之前,中国已渐渐修正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付出代价之后,中国也终将获得更大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