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抽查企业八成超排
不过,在环保风暴下,一些污染型企业排放的冲动依旧存在。本月7日至9日,新组建的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率队到无锡,专题调研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
在无锡期间,张力军通报了由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在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做的抽查结果。通报说,督查中心对三市53家企业和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检查,其中80%的单位存在超标排污或其他环境违法行为,暴露的问题十分严重。这不能不警醒太湖治理中的管理之弊。
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专家罗祖德认为,流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经济区和行政区不整合的固有矛盾,这两大矛盾加上部分官员的管理失职造成了太湖治理举步维艰的局面。
此外,太湖甚至缺乏一个流域的日常监管权威机构。太湖流域涉及两省一市35个城市,行政区划导致的利益分割使太湖成为公共管理难以覆盖的盲区或死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同治理太湖,仍然等待破题。
污染会不会因此向其他地方转移?虽然这是太湖治理之外的另一个命题,但它已足够引起种种忧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中部地区的官员来到苏南地区,希望能把一些被淘汰的企业引过去。一家企业老板表示,现在当地污染型企业要被强制迁走,这样的话,纺织、化工、农药等污染型企业将要搬到安徽、苏北去。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一篇评论中称:“无锡要做的,可能不是一味地把污染企业从本地赶出去,而是要对它们提出更高的环境标准。”
无疑,太湖治理将是一场持久战,而环境保护的警钟,更将持久地敲响。
新闻链接
国外湖泊蓝藻治理两案例
美国阿勃卡湖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案例
治理历程
阿勃卡湖1947年首次发生蓝藻水华。1967年,佛罗里达州政府成立技术委员会评估阿勃卡湖的生态恢复问题,并形成治理方案,但由于经费问题(2000万美元)搁浅;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阿勃卡湖附近的柑橘加工厂和污水处理厂先后停止排污入湖;1985~1987年间,佛罗里达州通过了阿勃卡湖法案与地表水改善和管理法案,开始湖泊整治工作。治理投资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农场,其余用于研究和项目实施。而圣约翰斯河水资源管理局目前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治理工程的维护与新技术的科研探索。
治理措施包括
降低外源磷输入:切断85%入湖总磷;建造人工湿地。捕获砂囊鲥4000吨,移出磷260吨,除氮880吨。生物操纵:捕获砂囊鲥,减少其搅动;减少其对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增加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捕食。种植水生植物:6种本地水生植物,美洲苦草在20多块浅水区出现。提高水位变动幅度:有利沿岸水生植物种子萌发。
日本霞浦湖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案例
治理历程
上世纪70年代初,霞浦湖水质污染达到高峰,水华暴发,开始治理。1984年通过了《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霞浦湖水质保护计划第一期始于1986年,持续4期,直到2005年止;第五期计划已于2006年开始,治理仍在继续。
治理投资:30多年的治理,先后投资约合人民币13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水面投资5.8亿元人民币;目前治理工作仍在继续,投资仍在增加。
治理措施
生活污水处理在农业社区安装下水道系统和蓄水池综合处理系统;河道、河流直接净化;通过汇入河流直接净化;航行河道、农业水道和生活污水污染的水道直接净化;湖内净化底泥清淤;创建前滩及随后发展水生植被区;湿地维护;沼泽恢复工程;减少鱼类养殖;推进霞浦湖输水工程。
经过30多年治理,霞浦湖总氮含量下降较为明显,恢复到相当于我国四类水体的水平。(曾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