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治“藻”前路漫漫
污染虽然在水里但“根子”还是在岸上
由于风向的变化,太湖北岸的江苏省无锡市进入戒备状态,江苏已启动省、市、县三级应急预警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控源截污、打捞蓝藻,控制入湖水质,保障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去年5月底,由于蓝藻大暴发,无锡几乎整座城市被卷入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之中。
那场危机惊动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江苏省、无锡市以及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有关方面迅速组织大批专家积极研究消除蓝藻的对策,加大“引江济太”(引长江水补充太湖水)调水力度,不断增加“引江济太”调水容量。
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前日,江苏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朱铁军宣布:“太湖蓝藻未出现大面积暴发的现象。即使大面积暴发,也能全力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
从今年2月开始,江苏就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太湖蓝藻生长情况,密切关注蓝藻水华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表明,除云层覆盖外,太湖1~4月份共出现蓝藻水华8次,其中4月份发生面积如下:4月3日为1.7平方公里,4月10日为4.9平方公里,4月17日为186.9平方公里,4月18日为174.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太湖西南沿岸和湖心区。目前,湖体藻类密度保持较低水平,没有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产生影响。
属无锡市治下的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同样密切关注蓝藻的分布。去年无锡发生水危机后,宜兴市被置身于风口浪尖,5位政府官员因在对相关企业违法排污上“工作不到位”或“监管失责”,分别受到行政记过、行政撤职等处分。
这也是那起危机后唯一一次官员遭处分。目前,在宜兴市丁蜀镇,太湖沿岸的部分水面出现了蓝藻。
宜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张洪君告诉记者:“一年里我们这250天季风都是东南风,只要一刮东南风,太湖西岸就会出现蓝藻。这对我们当地人来说,早已是常识了。”
在宜兴辖区30多公里长的太湖沿岸,该局设立了沙塘港、大浦港和兰山咀等3个观测点,每天密切关注蓝藻的变化。而且,一套名为“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的设备,也日夜监测蓝藻的动向。“今年蓝藻比去年早十来天出现,跟气温有关。”张洪君表示。
从事水质监测已有10余年的张洪君说,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蓝藻就已经大面积出现。他回忆,在1996年左右,那时候太湖水面的蓝藻就已经很厚了,人们把盖房子用的薄砖块放到蓝藻上,砖块不会沉到水里。
治理:污染在水“根子在岸”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环太湖经济流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中心城市构成了一条环太湖城市带。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环太湖经济流域以占全国0.38%的土地面积和3.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1.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1%的财政收入,是国内人口最集中、经济规模最大、社会生产力最为活跃的核心区域。
化工、纺织印染等是那时候受偏好的行业,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益发严重。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太湖污染的治理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为此花费了上百亿元。
不过,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并不能由某一个城市来承担。宜兴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宜兴位于太湖的上游,但又处在太湖流域的下游,宜兴好比“漏斗口”,太湖流域上游一些被污染的水从这里注入太湖。“宜兴境内河道的水质,比从太湖流域上游来水的水质要好。”
但无论如何,这个以“苏南模式”而出名的城市,开始痛定思痛,再一次发起针对水污染的战争。
污染虽然在水里,但根子还是在岸上。水危机的表象背后,真正的问题,是环太湖各县市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的排污问题。氮和磷的含量没有控制住,导致太湖富营养化,成为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温床。
在宜兴市环境监察局局长孙列锋看来,蓝藻的形成有四个要素:营养物质,也就是氮、磷的含量;藻体细胞;温度适宜;水流缓慢。
孙列锋告诉记者,从5年前开始,宜兴市就没有审批任何一家污染型企业。“我们这里已经是‘招商选资’,有污染的项目,决不审批。”孙列锋说。
对环保的重视还体现在机构设置上。2008年3月,宜兴市环境监察局挂牌成立。孙列锋说:“成立环境监察局,在全国县市一级中还是第一家。”环境监察局在宜兴的中心镇设立了7个分局,人员设置50人,将来还会增加。
此外,去年8月开始,宜兴市启动对“五小”企业的新一轮整治,对象锁定小化工、小钢铁、小电镀、小印染、小水泥五大行业。通过依法关闭、限制整改、转产调整、提升改造和梯度转移的方法,加快淘汰一批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低效益的企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宜兴市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74家,化工大镇周铁镇1995年化工产品产值占总产业产值的八成,现在缩减到不到40%,重点向电子信息、生物科技和新能源方向转移。整个江苏省2007年共关闭“小化工”1934家,其中太湖流域关闭1197家。今年,江苏将再关闭“小化工”1162家。
至于生活垃圾,孙列锋介绍说,宜兴将按照“村收集、镇周转”的工作思路,把生活垃圾送到垃圾发电厂。而在宜兴市政府2008年的政府工作安排中,污水处理设施将投入3.5亿元,在目前10个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再建新的污水处理设施。他说,现在城市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多,主要污染源来自生活污水,如不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治污标准,防氮和磷就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