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计划"成空言 足球从娃娃抓起如何抓?

2011年12月05日11: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足球培训 足球后备人才 校园 足球学校 足球项目 踢球 足球联赛 足球运动员 足球解说员 足球教练

基层教练常被问——

“中国足球一塌糊涂,你们还搞什么足球?”

“嘟——”安宜高中的足球场上,传来了一声哨响。这个时间是上午11点,最后一节课,孩子们的例行训练。

训练内容很简单,带球绕杆。可场地里并没有杆,杆在孩子心里。年轻的教练员不停地大喊着:“幅度再大一点!”孩子们一边带球做着机械运动,一边有说有笑地嬉戏着。这是个踢球的好天气。而场边的资深教头徐晨,面色严峻。

这所高中的足球有着多年的传统,恰逢记者去采访的当口,学校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足球联赛。他们的校队战绩亦不俗,最近一次荣誉,是在主场举行的“耐克杯”省中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第三名。

饶是如此,他们的传统,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徐晨教练的感受尤为真切。学校目前体育课上足球和篮球的运动比率已经拉大到了三七开;喜欢足球的孩子不少但“会踢”的少之又少。第一点,并不用太多例证,刚刚过去的上午第四节课,有四个班同时上体育课,但记者看到的,是篮球场人群熙攘与足球场空无一人的鲜明对比;第二点,他对记者感叹道:“高中本该收获果实了,但愿意踢球的小孩们还在练基本功。一年不如一年。”

“篮球成绩好,姚明是国际偶像,形象好。家长当然宁可让孩子打篮球。而足球呢?假赌黑,都是负面,成绩也不好。”徐晨叹了口气:走到外面,不好意思说自己搞足球。人家会下意识第一个反应:“哦?中国足球一塌糊涂,还搞什么足球?”

每月160元——

这就是宝应足球学校的全部训练费

宝应县足球学校,偏居在老城区一条逼仄的小巷内,但依然有一块场地可供低年龄段的孩子使用。西风凛冽,荒草萋萋的狭小足球场空无一人,唯有稀疏的球网依附在锈迹斑斑的球门上,随风摇摆。

“01、02年龄段,一开始招了13个孩子,现在又流失掉了3个。”谈到梯队建设,陈大伟忧心忡忡。作为在一线工作时间长达二十年的老教练,陈大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要在全县各小学再跑一趟。”

宝应县各年龄段足球队正是收编在该校名下,翻看近几年来的省内成绩,各项赛事基本都能在前六名以内。按照足球名将李志高恩师、已年过古稀的张其齐教练的话来说,“我们这么个穷县城的球队能保持在前六名,真不错了!”这所本隶属于城镇中学的学校在90年代挂牌“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后,是江苏省第一家成立的县级足球学校,也是扬州市迄今为止惟一一所足球学校。校长张宝海远近闻名,他让一批又一批孩子成才。然而,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过就是三点。一,先教孩子做人,再让孩子踢球。二,发现并培养好苗子,为上一级输送。三,打好省内比赛,争取荣誉。”已是副校长的陈大伟言简意赅。顿了顿,他补充:“另外,解决孩子们踢球的后路,尽量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上大学。”

说到现实问题,这位寡言老教练话多了起来:“孩子除了正常交学费,其他费用基本都是学校自掏的。然而家长依然宁可花钱送孩子学‘高雅’运动,也不愿让孩子免费学足球。我们的基层教练缺乏,水平不高,收入微薄。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训练,一个月下来的训练费只有160块。160块现在算什么?恶性循环,大环境越差,就越练不好球,高水平的教练人才就出不来,更何况这么低的收入,谁愿意做教练?你说呢?”记者无言以对。

“我们真不想让足球之乡的传统在我们手里毁掉。不过等到我们也退了,没人搞了,以后怎么办?”这句话,看起来是自言自语,可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