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求职困惑解析
1
质疑原因:限制了求职者的能力发挥?
传统文字简历
【案例】 这个暑假,“准毕业生”刘蕾就开始制作自己的求职简历了。因为学的是建筑学专业,刘蕾认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进一步深造,以及下一步深造需要补充哪方面的知识。临近毕业,刘蕾的周围多数同学都有了保研、考研或出国留学的打算,可她还是打定了主意找工作。
然而,刘蕾就读的大学建筑学专业属于弱项,在业内并不知名,“想很快找到特别好的单位比较难”。因此,她在这个暑假就开始着手准备求职的各项事宜,甚至还报了一个面试培训班。在那个培训班,多数学生是今年已经毕业的,她是唯一一个即将升入大四的学生。培训结束后,刘蕾就开始制作自己的个人简历。
可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这种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简历完全无法全面展示自己。“许多采用网络投递简历的单位基本都是要用文字写的,还有字数限制,我觉得这种形式太单一了,限制了我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一直学的都是理科专业,文字表达能力一直不是我的强项。如果因为我在简历中的文字表达让我丧失了面试机会,我觉得非常不公平。”她解释道。
文字简历有局限但“实用”
【专家分析】
文字简历,不论是纸质版的,还是电子版的,一直是求职招聘中的“必需品”。对于这种传统求职方式的弊端,专家看法不一。就业指导专家赵正宝认为,文字简历本身是无弊端的,也不存在限制能力发挥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求职者都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孰优孰劣很好判断,相对比较公平。
他认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文字简历,都是承载求职者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求职者表达自己并与招聘单位信息沟通的关键。文字简历与视频简历等相比,虽不能说有绝对优势,但没有明显的缺陷,是“比较稳妥”的求职方式,也更实用。目前,也有一些学生在求职时向用人单位提供自己的人人网主页或者微博主页,也有人认为微博求职针对性强、速度快,但这些做法只是极少数,不符合传统的求职习惯,大多数单位还是愿意通过文字简历的方式筛选求职者。
然而,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书记崔超却认为,传统的简历存在局限,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发挥创造性推出更加新颖的求职方式,对传统的简历筛选进行有益补充。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求职顾问居阳表示,目前的情况下,文字简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许多参加校园招聘的企业都是先现场收取简历,再启动网上申请通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写简历就非常必要。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的文字简历都是罗列式的、流水账式的,这样的简历一般成功率较低。要找工作,先要学会写简历。
2
质疑原因:“海投”是否有效?
海量网投
【案例】 “新鲜出炉”的毕业生段暄回忆起自己的求职心路历程,感慨颇多。
2010年10月,学新闻专业的段暄开始找工作。虽然雄心勃勃,但哪种求职方式最有效他却十分茫然。听师兄师姐说要在网上大量申请,于是他便开始了“海投”之路。
他说,刚开始找工作时他特别疯狂。每天都泡在网上,只要是个招聘单位,条件擦边,他就会投递简历,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工作机会。前一个月,基本上投了简历就石沉大海,那段时间特别沮丧,每天等待通知面试的电话都有些神经质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海投”,通知他面试的电话是多了起来,有时候每天能接到十几个,但好多单位他却“不记得自己投过”,也有一些房产中介、化妆品促销员的“不靠谱”单位打电话通知他面试。折腾了一个多月,他自己都快“崩溃”了。
段暄称,其实这种做法特别失策。“海投”的结果就是“海面”,许多单位都要经过笔试和两轮以上的面试,有时候还要连轴转,一天参加几家企业的面试,晚上还要继续上招聘网站和学校BBS,一般填完一家企业的网申就已经快半夜了,第二天还得继续。“每天都奔波在路上,特别疲惫却收效甚微。”可他认为,时间紧迫和身心疲惫都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遇到了特别合适的单位,却因为自己状态不好而错失良机,不得不重新回到原点。
变“海投”为“精投”
【专家分析】
网申成为求职的主要渠道后,“海投”就成为许多毕业生求职的选择。然而,专家却一致认为“海投”是需要避免的求职误区。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求职顾问居阳称,“海投”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他表示,自己也曾在单位做人事招聘工作,每天收到上百份简历,每份简历看下来几乎只有不到1分钟。如果是知名企业,一个普通岗位都会收到数万份简历,因此招聘人员必须高速筛选,平均用少于1分钟,甚至数十秒的时间来看一份简历。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哪怕是优质的人才也会被淹没在简历的海洋中了。
他分析,“海投”有两个不利后果,一是简历无针对性。许多毕业生求职时照着模板写一份简历到处投,既无针对性,方向也不突出,无法适应所有行业、所有职业对于求职者的期待;二是收到面试通知,却没有做好准备而丧失机遇。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秘书长关长海指出,传统的“海投海选”校园招聘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个新的校园招聘模式作为补充,打破现有的“海投海选”困局。
关长海认为,要想改变“海投”浪费时间无针对性的弊端,招聘单位和求职者都需要进行转变。单位要对自己有清晰定位,了解自己需要哪些学校哪些类型的毕业生;也要注意招聘岗位所需的能力层次和报酬吸引力。求职者应当了解自己的能力,能进入什么样的企业,担任怎样的职位,把“海投”变为“精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匹配,不再“大海捞针”,而是“一击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