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融入当地文化
李昊从国内某名牌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他说,“出国读大学、研究生,来往的都是国际生。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同学的交往一般都不会太深。首先是语言障碍,不管出国前TOEFL、GRE考得多好,出国后考试成绩有几个A+,都无法确保可以融入美国同学的圈子,这不利于积累人脉。”
而就读国外的高中,寄宿于国外家庭,不仅学习氛围浓厚,还能使孩子参与当地的家庭生活与活动,语言进步快,有尽量长的时间去了解国外社会、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与社会,有利于孩子今后在国外发展。其中一个捷径就是体育运动。外国学生大多喜欢体育运动,而运动是促进沟通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一些好的寄宿中学,在学生的社交、体育运动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或许也是很多家长狠心让孩子早出国的缘由之一。
对教育本身的需求
家长们选择让孩子尽早留学,更深层面的原因是对教育本身的需求。尽管这些年,国家在教育领域出台多项政策,但社会各界对教改的成绩仍不满意。家长魏女士说,从小学开始,孩子的书包就重得压弯了他们的背,到了初中、高中,更是每天6点半甚至更早起床,做作业到晚上十一二点,没有周末和假期。然而,就是这样辛苦十几年,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北大、清华,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否具有竞争力都是个未知数。
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高校的教学质量同样不能让人满意。尽管国内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但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名牌大学依然稀缺。因此,高考独木桥现象依然存在。只是从能否上大学的独木桥变成了能否上好大学的独木桥。与其挤国内的独木桥,不如放眼全球。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象意味着教育全球化,国内大学的吸引力在下降。部分国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面向发达国家购买优质教育。
小留学生面临哪些挑战
国内的家长普遍习惯了替孩子做决定,中学生通常也很少有太强的自我规划和决策能力。所以,在是否决定留学这个问题上,父母一定要先听听孩子的想法,仔细分析一下他们是否在主观上真有出国的意愿,避免孩子“被留学”。
自控力是关键
小留学生首先面临的是学业压力。以留学美国为例,大部分到美国读高中的学生从10年级或11年级开始读起,相当于国内的高一或高二,11年级是较难并充满竞争的一年。初到美国,文化差异、环境不同、听课困难等因素,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孩子大多出国前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心智和价值观还没完全成熟,再加上初到海外求学的孤独感,使他们一时很难适应新生活。
小留学生有成功、有失败,关键是要看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家长送孩子到国外读高中之前,不能忽略两个因素:一是自控能力,它不同于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很容易教会的,但自控能力往往和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的教育背景有关。因此,如果家长有意送孩子出国,就要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自律方面很好地引导孩子,教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管得住自己,比如不能长时间上网、拒绝结交不良朋友等;尝试自己做大大小小的决定,有主见、不跟风。二是性格特点,相比之下,那些性格开朗、阳光的孩子,出去后更容易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