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证综指盘中跌破2100点 CPI超预期回落 2000点保卫战提前打响 -央企损失责任人可能终身禁聘 违规炒股将究责 50种情形将被问责 -商务部发成品油非国营进口量再分配公告 成品油提价或出台新政 -中国培养第二批航天员 杨利伟透露不超14人 神七太空行走将直播 -证监会近期开出四张市场禁入决定书 两部委会计新规打击ST重组 -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双下降 制订太湖、滇池水污染治理方案 -全国几十名婴儿患肾结石 疑因食用三鹿奶粉 甘肃14例 南京10例 -山西襄汾溃坝事故致128人遇难 肇事公司属非法生产 每人赔20万 -"神七"5人指挥团队成立(图/简历) 大风可致发射推迟 宇航服揭秘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图表) 解读新修订的《师德规范》
上海初中生五年减45% 高中教育面临生源短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9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家长关心】

  明年重点高中会否扩招

  高中生源“缩水”,不少家长很关心,明年重点高中能否扩招?有没有可能高中、中职的录取比例都增加?

  “目前高中和中职的学生比例大致为6∶4,如果高中扩招,将这个比例改为7∶3、8∶2,学生人数的总盘子本身就在变小,那么中职学校的学生就必然大幅减少。过去上海只有20%的学生能进高中,现在达到60%,高中生的比例已达到社会需求的峰值。”不少校长认为,不能因为校舍多了,师资富余了,就盲目扩招,普高和中职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不能失调。普高的比例不宜增加,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社会需要足够的蓝领和技术工人,否则社会的人才结构都会出现问题,高中扩招将对高校、就业都产生连锁反应。

  【专家观点】

  盲目裁减教员可能导致“青黄不接”

  对此,本市一位资深教育专家、特级校长表示,由于生源减少导致教师出现超员,但这种过剩只能被称作“结构性过剩”,并不能真正说现在老师就富余了。“必须给教师减员以时间和空间。”这位校长建议说,所谓“时间”就是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通过两、三年逐步将老师减少,给减员一个“缓冲期”,也给他们一个另谋出路的机会。

  所谓“空间”,就是实现校际、区县间的柔性师资流动,进行内部消化。“个别学校可能是小学科老师过剩,但绝大多数学校还是语数外老师超员。”这位校长说,一些市重点的老师不妨调整到区重点和完中教书,可能会格外吃香。另外,部分人口导入区可能出现教师超员的情况,但不少郊区急缺老师,区县之间的内部协调也不失为解决过剩的好办法。

  “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教师去进修一段时间,半年或一年,促进专业化发展,暂时缓解过剩问题。”他建议,预计高中生源高峰期的来临还需六七年,随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加,估计到时生源数会翻番,盲目减员可能会导致青黄不接,必须提前作通盘考虑。

  郊县师资仍短缺应鼓励人才流动

  高中教师出现结构性过剩,是否上海高中这几年不再需要引进应届师范院校毕业生了?对此,多所高中学校校长表示,这两个问题之间不能划等号,“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人才不断地流动会带来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这也是各所学校所欢迎的。”

  在市中心一所区重点中学,近3年来已经通过“末位淘汰”方式,不再和10来位教师续约,但每年仍会引进一到两名师范院校毕业生,校方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纷纷迸发出不同以往的教学积极性,学校的教学整体水平也大为提高,而新进的师资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也可以尽快成长。

  在市区范围内,并非所有区都存在明显的结构性过剩,目前黄浦、卢湾和静安等区较为普遍,师范生在择业时也可以根据各区情况选择学校,加大成功把握性。

  此外,本市郊县仍存在师资短缺现象,应届生可以将目光转投到这片广阔天地。虽然部分实验性示范性学校近年来接收了不少优秀毕业生,但不少普通中学在吸引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学校仍然要通过“三支一扶”等方式来充足师资队伍。

  【建议对策】

  不要给教师制造心理压力

  在生源明显减少的高中,教师为饭碗忧虑是不争的事实,黄浦区一所完中的副校长建议,各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不要让他们长期生活在职业前途的阴影之下。

  “其实,生源减少和教师‘下课’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因果联系!学生少了,学校正好可以实施‘小班化教学’,减少教师工作量,保证他们进行精品教育,这样对于老师也是福音啊!”这位副校长表示,在公办学校,政府教育部门根据教师数量发放工资,即使教师数量不变,学校也不会受到太大的经济压力影响。因此,学校不必过多地给教师制造压力,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惶恐。

  他还建议,在已经尝试进行“师资结构调整”的高中,领导层在平时工作当中不要动辄以此为理由发号施令,还应当定期请来心理专家为教师减压。他还对“末位淘汰制”提出质疑:“末位淘汰”的标准是什么?会不会又被异化为考核升学率呢?那样,只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职校可面向全国招生

  对此,教育专家熊丙奇建议说,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培养目标面向全国,或许是一条不错的道路。此举有四方面功效。其一,可以缓解生源不足对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造成的生存压力(因本身办学缺乏特色、竞争力的学校除外),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资源能够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所享用,避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重复建设;其二,可以形成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辐射,客观上说,上海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好的办学条件与实训场所、实习机会,更有条件形成对其他地区职业教育的辐射;其三,可以进一步拓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视野,立足区域、面向全国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其四,为实现我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2008年招生规模达到800万),形成全国合力,提供基础。

  但一些中职校的校长也表示,上海中职教育目前每年有招收外地生3000名的指标。针对于本市高中生源出现的人数缩水等问题,其实外省市同样也面临这一难题,只不过可能比上海滞后一些。一些外省市教委也开始规定“生源不外流”,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过多、过量地招收外省市学生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最终还是要服从政府的宏观调控。

  “奥运福娃”预计17.5万人

  生育小高峰将持续至2015年

  晚报讯这三年,“灵狗宝宝”、“金猪宝宝”、“奥运宝宝”扎堆出生。据市人口计生委预测,今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达17.5万人,打破去年16万人的纪录。据悉,这一轮生育小高峰将持续到2015年,随之而来的幼儿园等资源趋紧。

  在2006年,民间就有“灵狗年”之说。从当年10月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长宁妇幼保健院等各大妇产科专科医院已面临生育高峰。而这一波的生育高峰在去年的“金猪年”和今年的“金鼠年”则水涨船高,特别是今年的奥运年涌现出奥运福娃的婴儿潮。

  据市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07年上海市人口出生预报预测,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达17.5万人左右。其中,上海82.6%的0至3岁婴幼儿(约25万)是由“一家一户”单独教养,而去年全市“金猪宝宝”出生超过16万。

  其实,2005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出生12.39万人,死亡10.7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96‰,是1994年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变动进入负增长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据悉,本市常住人口的正增长趋势预计将持续至2009年,而生育小高峰则将持续至2015年。

  “早在2003年,我们就已预测到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从2005年至2009年持续出现正增长。”市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士表示,这波生育高峰将一直持续至2015年。但市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士也强调,目前上海常住人口依然维持在较低的生育水平上,并没有迎来绝对的生育高峰。

  随着幼儿增多,对幼儿教师队伍的人才需求增大,特别是愿意去郊区幼儿园做教师的人才更受欢迎,预计未来三四年上海幼儿园缺口将达500所。今年本市新建50所幼儿园,提前应对入托、入园难题。今年本市需要补充的幼儿园教师约400至500名,目前上海地区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两所,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上海历年常住人口出生总数

  2002年87622

  2003年83403

  2004年102850

  2005年123901

  2006年134201

  2007年超过16万

  2008年预测17.5万 (许沁 李征 钱钰)

来源: 解放网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北大清华争夺生源 考前曾对优秀考生一对一游说
教育部部长周济: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将重大改革
湖北规范高中招生缓解学生升学缴费双重压力
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出行须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审计发现:全国33个县教育乱收费竟达5110万元
地震灾区中小学9月1日全面复课 进行安全教育
图片新闻:
山东1.5万亿开发黄河三角洲 借鉴滨海经验 设开发基金
乒乓女单F9级 中国选手雷丽娜刘美丽包揽金银[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灾后重建政策·资金·动向/ 收养孤儿资讯/ 寻亲/ 防疫 / 抗震救灾行动 /最新报道
· 残奥会开幕式表演/ 运动员入场图集
·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直击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改革评估报告(08年 07年) / 数字报告/ 农业发展 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项目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