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教的高三班共59位同学,5年前是45位同学,今年只有20几位。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饭碗恐怕都保不住了!”教师节前后,一些高中教师的担忧不时传到记者耳中。同时,细心的家长和学生也不难发现,不少高中的班级数“缩水”,教室“宽敞”了,老师“超员”了……不知不觉,沪上高中真正迎来了“小班化”。
-五年内本市初中毕业生减少45%
2003年,本市初中毕业生17.64万人,升学率为98.32%,普通高中招生与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之比为55.9:44.1;到2008年,初中毕业生数为9.66万,升学率约为97.1%,普通高中与中职校录取人数大体相当。也就是说,在过去五年时间中,上海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数减少45%。
与此相应,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也从2003年的7.5万名下降到4.8万名左右,下降了26%。
【学校现状】
一所高中三层楼面空置
一高中三层楼面空置、“师多生少”导致一些高中教师离开讲台、某高中班级数连续三年出现“几何级数递减”……据统计显示,在过去五年中,上海地区的初中毕业生数减少45%。
“我们学校现在有三层楼面空着,1/3的教学资源基本闲置。”在某人口导入区,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老教师不无担忧地向记者表示。过去,该校每个年级有14个班,而如今只有8个班,班级数减少近一半。在该区一所普通高中,两年前高三年级共188人,今年只有120人,人数减少超过1/3。
学校也只好将闲置的教室“改装”成选修课、社团活动等专用教室。虽然不少校长坦言,班级“缩水”了,教室“宽敞”了,实行“小班化”教学,认为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但背后也隐藏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本市高中教育面临生源短缺压力。
教师“铁饭碗”松动
“器材、设备的闲置还好处理,最让学校头疼的是教师结构性过剩问题。”一高中教师叹气说,学校已连续三年高一招8个班,“过去每年级11个班,三年减招就意味着要减掉9个班主任,这可是几何级数的递减!”这位老师说,以前,一个语文老师要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还嫌人手不够。现在,一个语文组居然多出四、五位教师。“主科老师还好,原本就要靠几个班级‘养活’的副科老师,这个‘铁饭碗’看来端不住了!”
记者发现,为了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针对一些表现平平的教师,学校提前打好预防针,向其说明严峻形势后,就不再与其续签合同,老师们也只好“另谋出路”;有些学校则引入类似于“末位淘汰制”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综合考评淘汰一批教师;也有部分学校将过剩老师转移至学校链的初中部。
在某人口导入区,多所学校都在两三年内通过各种方式淘汰了10来名教师;全区仅有一所中学因特殊原因,暂不存在教师“超员”现象。
“一个老师的成熟期至少需9年。现在生源减少,学校不能随便减员,几年后高峰来临时,到哪里再去找那么多成熟的老师?”对于一些学校减员的做法,一些教育专家在理解的同时又表示忧虑。
中职校生源五年下降26%
“生源短缺的压力在职校则表现得更尖锐一些。”某中心城区一所职校的校长向记者叹苦经,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从2003年的7.5万名下降到今年的4.8万名左右,下降26%,普通高中面临生源锐减压力,可想而知,职业学校人数减少更多,对于本来发展就举步维艰的职校而言,生源同步减少更让中职教育“雪上加霜”。
这位校长说,去年该校招收580多位学生,鼎盛时期则招过700多位学生。“今年只招了400多人,据说明年的初中毕业生将跌入谷底,生源锐减是可以预见的。”最令校长头疼的是,随之而来的专业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这个矛盾从前年开始越来越厉害,我们明显感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结构性矛盾日趋凸显。”
校长举例说,职校的教师专业性都很强,一旦报考美术的学生少了,美术老师出现过剩,又不能将其随便换到别的专业,所以很头疼。目前,学校也在积极转变,帮助老师转专业、改专业,或输送到行业中去,再或是进修相关新专业。
为了解决以上矛盾,学校也在积极进行生源拓展,例如开发职后培训,请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来职校进行培训,这样也能解决一部分师资过剩的问题。另外,在政策范围内招收成人中专学生,用来“消化”过剩的老师。另外,开发市场需求、有前瞻性的专业,鼓励老师进修新专业,吸引初中毕业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