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曾概括中国传媒业发展十几年来的“三部曲”:90年代早期出名记者,90年代中期出名编辑,90年代末期至今既懂采编又善经营的人才最为吃香。这个说法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传媒运作的侧重点从内容采编到报道策划、再到经营管理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传媒经营管理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传媒业普遍感到奇缺经营管理人才。
2005年开始,业界不断传来媒体之间的“转会”新闻。如《新京报》前总编杨斌加盟和讯网,担任总编辑;而《南风窗》前总编辑陈菊红成为腾讯网总编;《新京报》副总编王跃春,曾短暂加入搜狐并担任常务副总编;《计算机世界》前副总裁、总编王超,加入广源传媒担任总裁;《经济观察报》社前社长何力,加入阳光媒体集团担任大中华区新媒体业务首席执行官,现又转至上海第一财经,任《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水皮转投《华夏时报》任总编辑……其中特别是一些“从纸上到网上”的媒体人“变现”价码,至少在时下的传媒圈内看来,令人咋舌。2006年5月,《环球企业家》杂志前总编李甬以年薪200万的身价加盟“网易”担任副总裁、总编辑。2006年10月,《经济观察报》前社长何力加盟“阳光传媒”的价码是,一次性补贴80万美元和100万人民币的年薪。2007年初,“中国金融网”以50万元的年薪聘请《财经》杂志前首席金融编辑、《财经时报》前任总编辑钮文新出任中国金融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除了50万的年薪,钮文新还将获得中国金融网相当价值的股权”。知情人士如是说。
显然,不管承认与否,与十年前相比,眼下的中国传媒行业的高级人才流动已呈现较为活跃的态势,当然也预示着,随着传媒市场化发展以及中国入世,我国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供需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如何应对境外媒体在人才争夺战中咄咄逼人的态势,如何解决关涉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的延揽、使用的有关问题,将是我们面对竞争的决胜关键” 。在此背景下,传媒职业经理人这一特殊群体也应运而生。
与企业界的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不同的是,由于中国传媒行业的特殊管理体制,传媒单位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落后于企业界,因此,其人才管理更多地带有体制的光环,至今,一些传统媒体的中层干部依然享受行政级别的待遇,还属于“干部”,因此,虽然媒体之间的“挖人”、“跳槽”新闻不绝于耳,但“传媒职业经理人”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业界却还并不被普遍认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无论这一概念被认同与否,现实中的传媒业的职业经理人群体已经渐渐成长与壮大,而且客观上已经?在推动着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从其职业划分看,现实中的传媒职业经理人包括发行人、总经理、总编辑、内容总监、发行总监、广告总监、生产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网络媒体的首席执行官等,如果符合其基本要求,均可称为“传媒职业经理人”。 而且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职业定位上,具备以传媒为职业生活和手段的基本理念;(2)职业素养上,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3)职业道德上,兼备传媒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经理人操守;(4)职业环境上,具备相应的职业化程度,行业内可相对自由的流动和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