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基”攻坚的主要举措均取得明显成效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为解决制约西部农村地区实现“两基”的“瓶颈”问题,中央投入10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寄宿制工程”),从2004年起,用4年左右时间,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工程共覆盖中西部地区953个县,其中西部536个,中部417个。共批复项目学校7651所,其中西部5371所,中部2280所;初中5113所,小学2538所。寄宿制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高海拔地区和边境海岛地区无学校和办学条件差的问题。海拔3000米以上项目学校有495所,4000米以上项目学校有152所, 5000米以上项目学校有3所,边境海岛地区项目学校有486所。
按照陈至立国务委员的要求,200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2005年10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企业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明确企业以提供免费服务的形式向寄宿制工程进行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西部地区累计减免“寄宿制工程”建设收费3.59亿元,减免额占应缴费的55.7%,占工程总造价的5.7%。如陕西减免的收费占其工程总造价的10.45%,兵团减免的收费占其工程总造价的9.46%。
寄宿制工程的实施基本解决了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进得来”的问题。满足了195.3万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其中初中生150.5万人,小学生44.8万人。满足了207.3万新增寄宿生的寄宿需求,其中初中生165万人,小学生42.3万人。
寄宿制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中西部农村地区校舍总面积新增1381万平方米,其中西部新增1076万平方米。410个攻坚县农村学校校舍总面积新增972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从2003年的3.92平方米增加至2006年的4.66平方米。工程优先保证了学生生活服务用房和教学用房。新增校舍中,学生宿舍699万平方米,占新增校舍面积的50.6%;学生食堂146万平方米,占10.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514万平方米,占37.2%;行政办公用房18万平方米,占1.3%。
(二)“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为解决好西部农村孩子“留得住”的问题,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春季学期扩大至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时,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为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共投入111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0亿元,地方投入61亿元。预计到年底,工程全面完成。远程教育工程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40.2万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7.9万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5万套,工程覆盖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形成了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学需要的资源体系。
(四)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2006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任教,及时缓解“两基”攻坚县教师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2006年,有1.6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西部地区260多个县2850所农村中小学校。2007年,全国招聘特岗教师约1.7万人。中央财政及时拨付特岗教师工资,今年又进一步提高了工资标准。两年内共招聘特岗教师3.3万名,覆盖13个省、395个县、4074所农村中小学。
各地也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解决偏远地区农村教师短缺问题。宁夏为解决宁南山区中小学教师紧缺问题,要求山区机关事业单位限期清退所占用的教职工编制;同时,从2004-2007年,每年组织1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山区乡以下学校支教一年,所需费用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广西2004-2006年共招聘录用了4.5万名中小学教师;在分配教师编制时,重点向寄宿制工程学校和教学点倾斜。甘肃从2007年起,每年为农村中小学新增5000个教师编制,并从全省普通高校选拔5000名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重庆2002年一次性按照教师合格标准,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课人员中招聘8000名公办教师。新疆4年累计投入5700万元,培养培训少数民族汉语和“双语”教师1万多名。
“两基”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是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辛勤付出和忘我工作的结果;“两基”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凝聚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创造了西部“两基”攻坚的不朽业绩,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先进事迹。如甘肃临潭县原教育局长马永祥常年辛勤工作在“两基”攻坚第一线,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人民群众称之为“攻坚局长”。重庆云阳县沙市镇原副镇长孙开祥,长年奔波在“两基”前沿阵地。在确诊肝癌晚期后仍挂念“两基”工作,殚精竭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被群众誉为“两基镇长”。四川阿坝州原政协副主席旦真,秉承“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的信念,退休后仍为“两基”攻坚多方奔走,劝牧民送孩子入学,受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