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04月27日14:3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环巢湖 危险固体废弃物 构建和谐 城市综合体 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一五规划 顶岗实习 调配网络 半导体照明

第三节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科学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增加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促进更多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精心培育和积极引进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体育消费,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各种体育事业。大力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彩票销售、无形资产、运动用品、体育人才等市场。加强体育法制建设,规范体育市场。

第四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围绕创新宏观管理体制、搞活微观运行机制,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重点抓好报业传媒集团、文广集团等国有文化市场主体的塑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激发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台等内在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培育和引进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巩固发展传媒、文化旅游、文博会展、出版发行等支柱文化产业,积极发展网络服务、广告会展、文化创意和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支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强势文化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文化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区和知名文化品牌,重点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合肥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十二五”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

专栏八 文化发展重点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包公文化园、市中心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市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市多功能电视塔、合肥电台中波发射台、市职工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以及农村农家书屋和数字电影放映点建设项目。

文化产业项目: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合肥创意文化产业园、合肥钢铁·艺术创意产业园、合肥1912文化休闲特色街区、全球音谷声音创意产业基地、“江淮车谷”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城隍庙商业文化园、三国文化产业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项目。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积极扩大内需

立足扩大内需,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消费,建立健全有利于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的理念,保持适度投资规模,把投资重点放到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产业关联度高、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上,在抓投入中优化产业结构,在上项目中提升产业层次。继续大力实施“1346”行动计划,并赋予其新的内涵,继续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完善投资促进政策,积极吸引国外和市外投资,努力激活民间投资,逐步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支撑作用,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健全担保体系,扩大股权债权融资,创新项目融资模式,扩大投资资金来源。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贯彻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努力提高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居民消费预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第二节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和社会等领域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用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与长三角等先发地区等高对接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本有退有进、合理流动的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优势企业和企业主营业务集聚。放宽对非公有制企业投资领域和行业的限制,在进口、用地、投融资、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同等待遇。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地方金融业发展。深化价格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配置机制,建立有利于人才交流的户籍、住房、教育、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制度。建立统一的资本市场,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合作,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跨地区经营,加快金融机构组织创新。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清理和修订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法规和政策,努力营造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统一规范的市场环境。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竞争秩序。清理整顿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加强价格监管,禁止价格欺诈、价格操纵等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等信用记录为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构建“信用合肥”。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

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发展战略,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总体部署,加强皖江示范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开展与示范区内城市合作,发挥皖江示范区核心城市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面向世界500强、中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宣传、推介合肥,提升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深度开发欧盟、美国、日韩和港澳台等传统市场,着力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扩大高技术产品、优势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实现对外贸易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努力优化进口结构,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开发技术、整合资源,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推进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密切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与省内城市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与阜阳市和六安市霍邱县、寿县结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与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完善高层互访机制、部门联系机制和企业互动机制,促进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合作。

第四节 强化人才资源保障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才规模、结构、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培养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培养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好、执政能力强的党政人才队伍,具有战略眼光、熟悉国际惯例、市场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经营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术能力强、能够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创业精神强、能够带头致富并能带领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依法管理、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党政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继续推进公务员依法转任工作,造就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加快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为基础,按岗竞聘、双向选择的用人制度。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绩效目标为核心、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加快职称和技术等级制度改革,完善评聘分开、以聘代评的企事业自主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和技能等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市外、海外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引导人才合理流动,鼓励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人才交流,促进人才在区域、产业、行业间的合理分布。建立健全人才表彰和奖励制度,加大对有突出绩效与贡献的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

构建人才工作保障体系。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与方法。建立党委、政府与高级专家、优秀企业家联系制度,提高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水平。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在人才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整体框架内,加快推进人事人才立法步伐,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

第五节 加强规划管理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统领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措施,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围绕本规划,组织职能部门编制并实施“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统一完整的规划体系。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以本规划为依据。

加强规划管理与协调。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评估,特别是在中后期,要开展相关评估工作。部分指标因客观原因需要调整的,通过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予以修正。建立协调机制,有效管理和衔接各职能部门编制的各时期规划,确保在本规划指导下,实现规划的统筹安排,提高规划效率。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科学分解落实五年规划目标任务,认真做好每年计划工作。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精神,结合本部门职能,逐步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将目标具体化、措施化、可操作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财政、价格等手段,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强化规划监督。坚持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各项评议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增加规划透明度,增强民主参与度,积极营造关心规划、支持规划、监督规划的良好氛围。

   上一页   4   5   6   7   8   9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