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04月27日14:3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环巢湖 危险固体废弃物 构建和谐 城市综合体 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一五规划 顶岗实习 调配网络 半导体照明

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的,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充分发挥合肥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发展是解决合肥一切问题的根本,是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激发各方面推进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确保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好中求快,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推进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型发展的中心环节,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工业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努力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环保优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避免无序建设和低水平开发。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优先促进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互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总体布局,统筹规划和推进县域发展,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管理体制,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继续保持合肥改革先发优势,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经济运行政策法规体系和体制环境,通过整体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及合肥经济圈等城市合作,拓展合肥的发展空间和辐射空间。

第二节 战略定位

——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努力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加快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进程,经过“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形成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格局,把合肥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乃至国际知名的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城市道路、交通枢纽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在路线、节点上的匹配和衔接,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国重要的创新型城市。依托科教优势,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发展创新型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和产业创新示范区,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年均增长16%,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5%以上,全市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2.5万亿元,其中工业投资累计8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9%。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55∶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区常住人口突破400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水、电、气、热、公交等公用设施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城市功能品位明显提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巢湖西半湖水质明显改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9%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2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10天。

——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平方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5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6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普遍享有便利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达到新水平,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0%,5年累计招商引资10000亿元,其中累计利用外资100亿美元。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二五”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万美元以上,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1000万人口规模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说明:以上增速均为年均增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