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04月27日14:3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环巢湖 危险固体废弃物 构建和谐 城市综合体 节水型社会建设 十一五规划 顶岗实习 调配网络 半导体照明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转型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我市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变、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扩大内需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突出“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主题,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创新推动、县域突破、东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925.6亿元提高到2702.5亿元,年均增长17.9%;财政收入由130.9亿元提高到476.2亿元,年均增长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511亿元,年均增长44%。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由17.3%提升至2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次由第18位跃升至第15位。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十一五”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9∶53.9∶41.2,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2.3%。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实施“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224平方公里扩大到3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310万,城镇化率达到65%。一批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项目顺利实施,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末,三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183.6亿元提高到661.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由19.8%提高到24.5%。三县均进入中部百强县和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前七名,肥西县跻身全国百强县。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整村推进成为全国样板。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十一五”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十五”末的60%提高到85%以上,巢湖西半湖及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水质得到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37%提高到4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8.7平方米增加到12.2平方米,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农村生态和农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居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十一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051元、7118元,由明显低于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6万个,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由劳务输出向输入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9%。

和谐社会建设达到新高度。“十一五”时期,我市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文化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力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十一五”时期,我市强力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等改革,大力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累计完成436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7倍,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合肥;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352.2亿美元。合肥出口加工区获得国务院批准。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把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同合肥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动摇,始终坚持工业化主导不动摇,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扩大有效投入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不动摇,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合肥特色的发展路子。这一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整个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多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合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综合各方面因素看,合肥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合肥所在的江淮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诸多政策的叠加效应将在“十二五”期间集中显现。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良好的区位优势、较低的商务成本和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使合肥正在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从发展阶段看,目前合肥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功能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从加速安徽崛起的战略高度,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要求,为合肥“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我市未来五年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综合实力仍然不强。作为省会城市在全国的位次和对全省的服务功能、集聚和辐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度需要进一步提高,配套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实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地、环保等刚性约束越来越强,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繁重。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五是体制改革任务仍较艰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矛盾,推进发展。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67   14   —   —   99.6   18.9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亿美元   40   23   40   —   56.6   28.6
  说明:以上增速均为年均增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合肥在线-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