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年04月27日14: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循环经济试点 科学发展观 转企改制 电机系统节能 燃煤工业锅炉 半导体照明 荒沟抽水蓄能电站 热裂解 农村饮水安全

第三章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为重点,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实施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以城市群和产业园区为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十大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建设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园区,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专栏3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

主要任务:加快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做大做强装备、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新药产业化,积极谋划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燃气轮机等新项目,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全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核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

核心示范区:呼兰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建设科技型、集约型、创新型、外向型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实现产值380亿元。

重点园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七大产业,形成产业优化、技术领先、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新型工业示范区。到2015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

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全国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肇东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工业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800亿元。

安达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石化工业等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680亿元。

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立多种产业相互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经济密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一)绿色食品产业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大企业带动和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我省由粮食大省向粮食精深加工和绿色食品强省跨越。突出重点领域,着力延长玉米、水稻、大豆、乳品、蔬菜和肉类加工等六大产业链条,统筹推进马铃薯、小麦、食用菌和浆果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成国家重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实施百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培育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2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强品牌整合,打造25个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到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元。

专栏4绿色食品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链、重大基地

水稻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精制米、米糠油、米糠蛋白、谷维素、稻壳块燃料等产品及生物质发电,大力推进东部和中南部水稻加工产业带建设。

大豆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大豆蛋白、大豆粉、豆奶、磷脂、低聚糖、维生素E等精深加工产品,大力推进中北部大豆加工产业带建设。

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变性淀粉、淀粉糖、有机酸、化工醇、聚谷氨酸、纤维素乙醇等精深加工产品,大力推进中西部玉米加工产业带建设。

果蔬系列产品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马铃薯休闲食品、变性淀粉、精淀粉、食用菌、冷冻保鲜等加工产品,大力推进中北部和西部马铃薯加工产业带建设。

高端乳基料及配方奶粉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婴儿配方奶粉、酸奶、奶酪、乳清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大力推进中西部乳制品加工产业带建设。

特色肉制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分割冷鲜肉、发酵肉制品和各类熟肉精制品及血液蛋白粉、皮、毛、骨等综合利用产品。

天然饮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天然矿泉水、优质啤酒、浆果饮料等产品。

绿色营养保健品生产基地:重点开发具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

(二)石油化学工业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扩大勘探区域,增加后备储量,打造大庆百年油田。支持油田加快产能建设,提高采收率,稳定原油产量,增加天然气产量。鼓励油田加强技术研发,实施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和三次采油工程。以漠大原油管线投入使用为契机,做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引进工作,适时开展大庆至锦西、大庆至铁岭原油管道和大庆至齐齐哈尔成品油管道前期建设;继续开展俄萨哈林天然气引进及省内重点市县管网规划前期工作。加快大庆石化公司和炼化公司千万吨级炼油厂建设,推进大庆120万吨乙烯和二期30万吨聚丙烯项目建设。依托大庆高新区宏伟园区、大庆林源石化产业园及哈尔滨、牡丹江等地重点石化企业,积极向下游产品延伸,重点发展乙烯、丙烯深加工,碳4、碳5/碳9综合利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产业链。加快推进黑河边境油品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同步谋划建设大型化工项目。以绥化等粮食主产区为基地,发挥我省玉米、大豆及农林副产品等原料优势,发展生物化工。以黑河、绥化、齐齐哈尔等市为基地,以建设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为龙头,发展有机硅材料和有机硅制品产业链。到2015年,力争大庆原油产量保持在40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60亿立方米,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0亿元。

专栏5石化工业产业链

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全密度聚乙烯、环氧乙烷产业链。

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聚丙烯、丁辛醇、双酚A、苯酚丙酮等系列产品。

碳4产业链:重点发展异丁烯、有机玻璃、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等系列产品。

碳5/碳9产业链:重点发展石油树脂、异戊二烯、异戊橡胶等系列产品。

重油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石油针状焦、重交道路沥青等系列产品。

(三)矿产经济产业

强化地质勘查力度,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整合资源,推进资源的合理开发、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支持重点矿山开发建设,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石墨和水泥等产业,加快谋划建设矿产冶炼及延长产业链的高附加值深加工项目。重点开发松嫩平原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大兴安岭—黑河地区铜金等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开发基地、伊春地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基地、牡丹江—东宁贵金属黑色金属矿产开发基地、东部煤炭及特色优势非金属深加工和开发利用基地、五大连池水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基地和境外合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等八大基地。以骨干钢铁企业为龙头,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推进西钢集团和鸡西北方特钢等企业联合重组,积极发展钢铁产业。以鸡西和鹤岗为基地,加快发展石墨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建成我国石墨生产加工集散地。以大小兴安岭和黑河为基地,加快发展铜、钼、铅、锌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开发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全省矿产经济产业(不含石油和天然气)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钢铁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00亿元。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突破核心技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一)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光电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硅基及光伏新材料、石墨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建材。着力打造以哈尔滨为主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产业群,以大庆为主的改性通用塑料及专用料产业群,以牡丹江、黑河、绥化为主的硅基新材料及光伏产业群,以鸡西和鹤岗为主的石墨深加工产业群等优势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群。集中建设哈尔滨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黑河和绥化硅基材料产业基地、哈大齐化工新材料产业带、牡丹江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和佳木斯钛合金产业基地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00亿元。

专栏6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高性能金属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镁锂合金、钛合金、新型焊接材料。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收缩晴纶、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玄武岩纤维、高性能复合纤维。

光电材料:半导体、大尺寸光电窗口用蓝宝石器件、甲硅烷、液晶玻璃基板材。

硅基及光伏新材料:有机硅和无机硅系列产品。

化工新材料:高性能专用塑料、工程塑料和高性能胶粘剂。

新型陶瓷材料:硼化硅、高纯超级石英砂、硼化物陶瓷粉末、高纯硼化钙、高纯绿碳化硅、石英陶瓷和高性能纳米陶瓷粉体等材料和制品。

石墨材料:球形石墨、氟化石墨、可膨胀石墨、柔性石墨、石墨乳、石墨负极材料、天然(人造)石墨电极、高碳高纯石墨、石墨纸及高档石墨制品。

纳米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催化剂、纳米抗菌剂等复合材料。

新型建材:新型墙体屋面材料及隔热保温材料、节能建筑板材、木塑复合材料、多功能弹性水泥及抗菌、多孔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涂料以及有机硅防水建材。

(二)生物产业

以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为手段,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进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新技术产业化,加快生物能源开发,重点建设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产业,形成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以提高重大疾病预防能力和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新药开发和产业化,着力在生物工程药物、抗生素和化学原料药、现代中药领域实现突破。建设疫苗、动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特色产业研发平台,突出中药技术优势和传统特色,壮大现代中药产业。运用生物技术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以及抗逆能力强的防护林、经济林、能源林、速生工业用材林等新品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业和生产企业,推进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开发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推进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生物制氢产业化进程,建设先进生物能源基地。积极推进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生物环保产品规模化发展,重点开发新型酶制剂、新型微生物发酵产品。以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处理等为重点,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生物环保产业化步伐。到2015年,生物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

(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实现核电、燃气轮机、风电等新能源装备自主化、成套化设计和制造,提升新能源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成国家重要、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过引进消化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建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大型铸锻件、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等比较完备的核电产业体系,巩固一重集团在核电铸锻件上的主导地位。推进哈电气集团重型燃气轮机的国产化,依托七○三研究所和哈东安集团积极发展中、小、微型燃气轮机,培育燃气轮机产业链,保持我省燃气轮机装备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推进风电装备规模化和系列化,通过整机制造带动风电装备产业链发展,加快电机、轴承、增速箱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重点建设七○三所产业园、牡丹江北方工业园等园区。到2015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

(四)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优先发展新型农机具,巩固扩大联合收获机械,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积极发展畜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实现动力机械、新型农机具、收获机械、畜牧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农机装备在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重大突破。积极选择引进农机制造企业和产品,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实现技术和生产本地化。重点建设哈尔滨农机产业园、佳木斯农机产业园等园区。到2015年,规模以上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以上。

(五)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发展飞机、轨道交通和汽车等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巩固Z9直升机市场地位,加速Z15直升机产业化,研发10吨级直升机,形成多吨位直升机产品系列和批量生产能力;通用飞机重点发展Y12系列、Y12F飞机;支线飞机争取延续与巴西合作生产ERJ190系列飞机;延伸飞机产业链条,提高本地配套率,扩大转包产品生产规模,加快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等项目建设,推进哈南工业新城飞机配套产业园建设。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开发80吨级通用货车、40吨轴重专用货车、公铁两用车、公铁两用起重机、铁路特种集装箱等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开发海运工程机械、甲板机械,拓展铁路以外市场。加快发展汽车产业,调整优化微型汽车和轿车产品结构,扩大轻型卡车、专用汽车、特种车等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加强发动机、变速箱百万台生产能力建设。着力建设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市飞机、汽车、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到2015年,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

专栏7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产业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专用发动机、电机、电池、控制系统、专用零部件、电动汽车充电站及配电系统等配套产品。

飞机产业链:直升机、支线飞机、飞机发动机、航空减速传动系统、大型飞机复合材料以及配套部件、地面配套设备等产品。

发电装备产业基地:核电、风电、水电、气电、超超临界火电以及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抽水蓄能机组、海洋能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备。

新型农机装备产业基地:新型农机具及配套农机具、大型联合收获机械、大马力拖拉机。

高档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基地:超重型数控多功能复合机床、精密重型数控机床、高速数控机床、大型复杂数控机床、重型数控多工位压力机、重型特种专用机床。

高端工量具、轴承及功能部件产业基地:高精度齿轮测量中心、大型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高精度数字智能刀调仪、精密复杂刀具、数控刀具、高性能硬质合金和超硬刀具、航空航天轴承、高速铁路客车轴承、高档数控机床组合单元精密轴承以及高性能大型刀库、直线电机、滚动导轨等功能部件产品。

冶金石化装备产业基地:大型薄板冷热连轧生产线、大型板坯连铸机、重型超重型压力容器等产品。

大型铸锻件产业基地:火电、核电、水电、船用曲轴为主的大型铸锻件。

三、推进十大产业集聚发展

发挥产业、科技、人才等比较优势,按照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先进适用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存量挖潜与增量引进相结合,大中小企业相匹配,产业链条紧密集聚发展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十大重点产业,实现部分行业、部分领域的重大突破,建设现代产业基地。

强化产业集聚意识,立足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按照资源共享、龙头带动、企业集群协作的要求,以中心城市、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为龙头,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集聚区,推进十大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结构均衡、组织合理、布局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市场化、公司化管理建设园区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项目税收分成办法和考核指标。按照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原则,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突出园区的产业优势和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区域间园区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建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的国内一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和集聚功能,提升十大产业核心竞争力。

专栏8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

绿色食品产业:推进建设中粮集团200万吨水稻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万源集团200万吨水稻及副产品综合加工、益海米业公司100万吨水稻综合加工、北大荒米业集团稻米加工园区;中粮生化(龙江)公司、明水格林、大庆展华、哈尔滨大成公司玉米深加工;完达山乳业公司、飞鹤公司、杜尔伯特伊利公司乳制品加工;北大荒双汇、大众肉联、雨润集团龙江公司、鹤岗家富、鸡西福润生猪屠宰加工,宾西牛业公司肉牛屠宰加工;五大连池100万吨天然矿泉水、黑龙江兴安红酒业蓝莓生产线扩建、塔河超越野生浆果等重点项目。

煤化石化产业:推进建设大庆120万吨乙烯和二期30万吨聚丙烯,大庆龙油石化公司重油催化热裂解,梦兰星河能源公司阿穆尔-黑河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鹤岗华鹤煤化公司尿素,黑河龙江化工公司聚乙烯醇及配套电石,黑河华泰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板材,双鸭山龙煤航天公司甲醇,大兴安岭海诺斯脱硫剂公司超滤活性焦吸附催化剂等重点项目。

矿产经济产业:推进建设翠宏山铁矿开发、多宝山铜矿开发、伊春鹿鸣钼矿开发、大兴安岭云岭公司铅锌铜矿、黑河争光岩金矿和东安岩金矿开发;东轻公司超大规格特种铝合金板带材项目、北满特钢锻钢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建龙钢铁无缝钢管和钒渣综合利用;鸡西市浩市公司和贝特瑞公司石墨深加工、萝北奥宇公司石墨制品、密山钾长石综合开发加工等重点项目。

林产品加工业:推进建设黑河广合盛兴公司林板一体化深加工、佳木斯龙江福公司硫酸盐针叶木浆扩建、牡丹江恒丰纸业公司特种纸、哈尔滨、苇河、绥阳黑木耳产业集群、黑森山特产品综合加工、森工木业园地板改扩建等项目。谋划牡丹江林浆纸一体化、伊春木制工艺品产业基地、森林木业园中(高)密度纤维板等重点项目。

新材料产业:推进建设黑河合盛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绥化宝利公司多晶硅及高纯硅、绥化龙晶电子公司单晶硅切片、黑龙江兴安新能源公司太阳能电池片、牡丹江金跃集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牡丹江旭阳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双鸭山汉能公司非晶锗硅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哈尔滨天顺化工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架空电缆制品、哈尔滨海格科技公司白光LED及其应用产品产业化、哈工大奥瑞德公司大尺寸蓝宝石材料产业基地、哈尔滨晟通公司塑料改性材料、润特科技高效膨胀性助燃剂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生物产业:推进建设黑龙江百洲生物有限公司兽用生物制品、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产业化、黑龙江强尔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产业化、哈尔滨沛奇隆创必复系列产品产业化、黑龙江杰隆动物源性蛋白、大兴安岭林格贝林下植物提取青蒿素等项目。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建设一重集团国家大型核电锻件及承压设备研发中心、哈电气集团核电基地、黑龙江北方工具公司风电装备、大庆瑞好低增速比同步永磁风力发电机设备制造、703所和哈汽轮机厂30MW级天然气压缩燃气轮机轮机研制基地、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微小型燃气轮机产业化等项目。

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建设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现代农业装备基地、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公司联合收割机等重点项目。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建设大庆中嘉乘用车生产基地、哈飞汽车集团百万辆整车基地、齐齐哈尔龙华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哈飞集团Z15直升机等重点项目。

现代服务业:推进建设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等十大旅游开发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黑龙江华风物流园区;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基地以及黑龙江(平房)动漫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第四章以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为重点,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富集、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优势,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目标,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接续替代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专栏9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

主要任务:增加资源储备,稳定煤炭产能,巩固煤电生产,调控焦炭产业,加快发展煤化工等接续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林木产品加工等非煤替代产业,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重点园区建设:推进佳木斯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台河新兴煤化工产业园、七台河东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区;双鸭山市鲁能宝清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国电龙兴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东荣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双鸭山市经济开发区太保高新技术园区;鹤岗新华煤电化产业园、鹤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宝泉岭经济开发区;鸡西市煤机产业园区、石墨产业园、永庆煤化工园区和滴道煤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

煤炭生产:重点开发东部煤电化基地规划区内的褐煤资源,加快鹤岗矿区鸟山立井、鸡西矿区荣华立井、双鸭山东荣一矿和鲁能宝清露天矿项目建设,全面实施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煤化工产业:重点建设大唐鸡西永庆褐煤提质及联产乙二醇、鹤岗龙煤东化年产60万吨合成氨和104万吨尿素、鲁能宝清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七台河宝泰隆焦炉气制甲醇和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

电源和电网建设:建设华电哈热六期、华电哈发移地搬迁、华电齐齐哈尔东南城区、华能大庆、华能伊春、大唐绥化、国电佳木斯等热电联产项目,推进龙煤矸石电厂、双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宝清至唐山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500KV冯—齐—庆—哈、集—庆—方、庆—鸡—林、鹤岗、宝清换流站交流侧接网等输变电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非煤替代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非金属工程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石墨制品、生物医药、现代农机和风电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食品产业、传统装备制造业、冶金、木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配套支撑、非煤产业快速崛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更加改善、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

一、大力发展煤电化产业

(一)煤炭产业

稳定东部煤炭矿区产能,适量减少省内煤炭调出,适度增加生产矿井和国家规划矿区的接续产能建设,加大煤炭地质勘查力度,提高储量级别。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煤炭资源,对焦煤等稀缺和特殊煤种实施保护性开采,加大褐煤开发力度。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生产工艺,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实施洁净煤战略,推进高产安全型矿井建设。按照清洁、高效、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中煤、煤泥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加快鹤岗、依兰、鸡西等地区煤层气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建设煤层气地面开发及利用示范基地。到2015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亿吨左右。

(二)煤化工产业

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重点园区,统筹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适度发展煤焦化、电石化工,规模化、集约化开展煤焦化副产品深加工,加快油页岩开发利用,打造龙江煤化工品牌。构建七台河煤焦化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基地,适度发展煤焦化产业,大力整合、集中七台河市及周边地区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煤焦化副产品资源,发展煤焦化副产品深加工,重点建设七台河新兴煤化工产业园;构建鹤岗煤制化肥及下游产品基地,发展大型煤制化肥,重点建设鹤岗新华煤电化产业园等;构建鸡西褐煤提质深加工基地,发展以永庆矿区褐煤提质和深加工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重点建设鸡西永庆煤化工产业园;构建双鸭山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以煤制烯烃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重点建设双鸭山市经济开发区、鲁能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积极利用蒙东煤制天然气资源,联动发展煤化工产业。依托佳木斯、牡丹江化工产业基础和科技人才优势、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发展煤化工延伸加工,构建煤化工精深加工基地。到2015年,全省煤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三)加强电源电网建设

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继续关停小火电机组,推进以大中城市为主的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实施煤电一体化,推进煤炭开发项目与火力发电项目(含热联产项目)的整合,鼓励上下游互相参股,提高电煤保障,降低发电成本。以龙煤集团为主,加强煤矸石、劣质煤综合利用,建设矸石电厂。充分利用煤层气、油页岩等资源,建设发电项目。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热电冷联供项目。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双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牡丹江、呼玛河等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到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总规模达3517万千瓦。加强特高压和500KV主干网建设,调整优化220KV电网结构,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强化网络联络,提高智能化水平,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坚强电网。完成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工作,建设全省统一电网,实现城乡各类用电价格统一。

二、发展非煤替代产业

(一)非煤工业

加快非煤产业发展,逐步提高非煤产业比重,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非金属工程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等技术和产品。发展非金属矿优势矿种精深加工,搞好石墨、硅线石及石材深加工制品的开发和应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兽药等产品。加速食品产业升级步伐,壮大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产业集群。加快装备制造业改造,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型煤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大功率采煤机和重型掘进机等大型高产煤矿井下综合采掘设备以及高端电线电缆、石油钻采设备。大力发展现代农机和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强资源整合,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石化产业升级,发展壮大冶金工业。推进林板、林纸一体化进程,扩大人造板和造纸生产能力,延伸发展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形成以人造板、造纸、家具为主的林木加工产业集群。

(二)生产性服务业

适应提升煤电化基地产业竞争力需要,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煤电化基地建设,以煤电化基地建设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重点培育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为农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构筑以中心城市为平台的研发设计中心和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机械加工、煤化工等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对俄贸易中心和物流枢纽。

三、发展循环经济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扩大循环经济发展规模,建立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加强耦合联动,实现企业、园区、城镇和区域层面的循环发展。以电力、化工、造纸等行业为重点,对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企业、省级以上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列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重点排污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创建100家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加快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等工程建设,形成闭合循环工业链条。在城镇推进再生资源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加工利用,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试点和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废旧轮胎等再制造产业化工程试点,鼓励和支持大中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园区和企业建设。制定出台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资源综合利用。以工业和建筑业为重点,突出抓好粉煤灰和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以及建筑渣土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建设一批大中城市建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建立健全大中城市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加快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步伐,鼓励垃圾分选、综合利用、焚烧和填埋气体利用。积极推进秸秆、畜禽粪便、林业三剩物等再利用,加快污泥综合利用。加快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

四、强化资源型城市转型机制保障

(一)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抓紧开展我省循环经济指标的测算工作,建立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统一评价标准。加快循环经济立法步伐。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我省资源性产品成本财务核算办法,探索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制定出台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做好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省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指导,提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使用效益。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资源型城市特大型矿坑、深部采空区治理的支持。鼓励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在产业布局、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企业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

第五章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为重点,发展开放型经济

充分发挥地处东北亚腹地区位优势,创新开放方式,调整开放策略,“引进来”、“走出去”,发展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扇形放射、多点向外的经济贸易开发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专栏10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

主要任务:完善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加强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抚远等边境口岸建设,大力推进俄、韩、日等国家经贸科技合作,加快建设口岸、腹地和境外相结合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创新发展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境内外加工区等各类特色园区,着力建设以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为节点、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和物流网,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目标:到2015年,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相邻省区乃至沿海省份、东连日本海地区、西接俄罗斯腹地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基本形成,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示范区。

一、加强区域开放合作

(一)巩固提升对俄、蒙合作

全力推进和落实《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对俄合作,形成以贸易为主体,以资源开发利用为纽带,以高新技术合作为平台的互利双赢模式。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和境外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扩大农副产品、建材、家具、工程机械、家用电器、汽车和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提高地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参与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开发建设,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向更高层次跨越。发挥莫斯科中俄友谊科技园、哈尔滨国际科学城、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黑龙江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对俄科技合作平台,重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以及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利用我省地缘、产业和技术优势,与蒙古开展互补型贸易和经济技术全方位合作,深度开发市场,加强在矿产等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鼓励企业在蒙投资、办厂,开展工程承包。

(二)积极推进对韩、日、欧美等国合作

密切跟踪各国产业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推介,积极承接软件设计、金融、分销、物流等服务外包业务,扩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积极引导对韩加工贸易向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吸引韩国科技型企业来我省创业,建立中韩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基地。以节能环保、农业生产为重点,扩大对日经贸科技合作,建设节能示范居民住宅和商业区,引进日本先进农业技术和战略投资者,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精深加工。积极吸引日资企业参与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合作。发展壮大欧美市场,积极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合作格局。

(三)大力开展国内合作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广泛开展与港澳台地区、东部沿海省市、东北地区其他省份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东北地区四省(区)协作机制,开展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领域、高层次重大问题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东北地区四省(区)共同发展,重点加强与蒙东地区特别是呼伦贝尔市煤化工产业联动发展。开展多渠道、多形式项目推介和招商活动,吸引省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创业,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盘活存量资产,搞好资本运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密切省内合作,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构建产业协调发展、要素合理流动、招商引资同步的发展机制,搭建资源融合、项目整合的发展平台,健全统计口径、税收分成、隶属关系相统一的发展政策,构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和多层次协调机制,完善经济区之间及内部合作机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结算经济、总部经济,建立行政协调、产业互动、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更加注重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引资”与“引智”结合。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十大重点产业,投向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等重点开发地区。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业同跨国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导和规范外商参与省内企业改组改造。有效利用境外资本市场,支持省内企业境外上市。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规模,重点用于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合理使用国际商业贷款。发展总部经济,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总部以及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推进境外投资

以优势产业为重点,支持有条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产品原产地多元化。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培育和打造我省跨国公司。培育壮大农垦系统和合作化组织为主体的农业开发企业,建设特色农业合作园区,推进农机、农技和劳务“走出去”,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开辟境外投资多元化渠道,在积极推进对俄投资的同时,鼓励省内有条件的企业向日韩等发达或新兴工业体投资。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加强境外投资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和海外国有资产监管。

(二)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发挥我省企业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承接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石油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积极争取银行优惠贷款、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大型合作项目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资金支持,为“走出去”化解资金难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