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04月02日09:3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纲要 生产性服务业 江海联动 匡围 建设创新型 长青沙 清洁生产审核 财政教育支出 惠农政策 老坝港

第十六章 实现宏伟蓝图的有力保障

顺利实施我市“十二五”规划,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合理运用财政、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工具,加强重大政策调节,加强重大要素保障,健全规划体系和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组织保障,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一节 努力扩大消费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落实中央和省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增强消费能力。推进城镇化,努力增加就业创业机会,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社保水平,稳定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率;开发完善各类消费信贷产品,扩大信用消费规模,提高信用消费水平;降低预防性储蓄,提高即期消费。

促进消费升级。引导居民由被动型消费向主动型消费、储蓄型消费向信贷型消费转变,树立现代消费观念。鼓励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培育和发展网络消费、定制消费和信用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发展和完善汽车信贷抵押以及保险服务,鼓励节能环保轿车进入家庭;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文化、体育健身、旅游、娱乐、信息等新兴服务消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创造和激发农村新的市场需求,提升农村消费水平。

改善消费环境。鼓励发展消费信贷,规范消费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快市场、休闲旅游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广泛、方便快捷、丰富多样的城乡消费载体,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构建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的和谐消费环境。加强对教育、医疗、住房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标准、价格、安全的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节 合理引导投资

发挥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扩大有效投资。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投资重点投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及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积极拓宽利用市外资本渠道,重点吸引央企、外企和知名民企来通投资。“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投资力争突破1万亿元。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加快实施一批事关南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围绕沿海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实施一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围绕加快“枢纽南通”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围绕改善民生,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350个,预计完成投资8000亿元左右。

(上接A5版)优化投资结构。增强统筹区域、产业、行业投资能力,建立健全优化投资结构的长效机制;制订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指导目录,整合并综合运用土地、资金、税费等政策,促进鼓励类产业发展。提高沿海区域、开发园区和中心城市发展轴的投资比重,提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节能环保等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

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投资的产出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促进投资效益稳步提升。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流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过程管理,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积极引导和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市场动向等投资信息发布,科学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经营行为。强化单位土地面积投入和产出指标约束,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投入产出水平。

第三节 合理配置财政资源

按照公共财政服务于公共政策的要求,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投向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发展、“三农”、公共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高效使用。加大对限制开发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预算和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审计监督,杜绝行政经费不合理使用。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促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规范有序发展,防范财政风险。

第四节 强化要素保障

按照“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土地、水资源、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供给,满足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需要。

——土地。 “十二五”期间,规划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800公顷以内。努力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力争“十二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降低20%。科学合理开发滩涂资源,加强土地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力度,建立土地利用长效管理机制。

——淡水。预测到“十二五”末,市域供水能力达到4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由1.6亿方提高到2亿方。加强给排水管网建设,加强节约用水,实现供水总量和结构平衡。

——电力。预测到“十二五”末,全市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需求为500亿千瓦时,正常稳定负荷约440万千瓦,可以外供500多万千瓦电能。加快电源点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

——资金。预测到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可达5900亿元。继续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充分利用间接融资,努力推进股市融资,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积极推进债市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招商引资,充分激活民资,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资金融通能力,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人才。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市人才需求总量达100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1260人;其中产业人才77万人,高层次人才5万人,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总数中的比例达到30%以上。以扩大各类人才总量为基础,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建立健全人才开发体系,大力培育人才吸纳载体,拓展人才引进渠道,营造富有活力的人才环境,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第五节 完善规划体系和机制

建立完备的规划体系。“十二五”规划体系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县(市、区)规划组成。增强总体规划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市级专项规划要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尤其是重点专项规划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县(市、区)规划要做好与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协调。

强化分类实施机制。政府的各种行政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本规划为依据,并相应完善各级政府的考核制度;市、县(市、区)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健全重点任务责任制,对本规划中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和地方各负其责;根据不同指标的属性,建立相应的评价与实施机制,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要纳入各部门、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健全参与监督评估机制。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积极推动规划的有效实施。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并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