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十二五"开局年加快转型升级

2011年01月02日16:4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CPI 城镇化进程 规模以上工业 转型升级

二、国内外的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但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困难主要来自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和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由诸多矛盾交集所引致的经济政策的两难抉择。

(一)国际经济发展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政策协调与经济互动,成功抵御了由资产泡沫破裂与流动性枯竭所诱发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但事实上,世界经济回稳只是全球性财政与货币扩张政策刺激的结果,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衰退的内在矛盾。

美国提振国内经济的主要举措之一,是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不仅会向本国经济注入大量资金,更会向全球经济释放大量流动性。尽管这一政策带来的美元贬值效应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但不断增加的流动性和不断贬值的美元,也将使国际货币体系遭受严重冲击,使大量热钱流入国际市场,推高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的价格,并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威胁和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

如果美国劳动就业、贸易与财政赤字状况迟迟不能改善,那么奥巴马政府有可能迫于国内经济与政治的压力,在后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汇率、贸易政策上,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从而激化中美双边关系乃至全球经济矛盾。

(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及时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果断实施了重大产业振兴规划与民生建设工程,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正方兴未艾。同时,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加速累积并逐步显现。

产业升级动力增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快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出台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案,明确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这些都增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水平的动力。

城镇化进程加快。与产业升级相呼应,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十二五”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功能,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县域城市和中心镇的建设,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目前,物价上涨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矛盾。一方面四季度的物价并未如年初预期的那样有所回落,反而逐月走高;另一方面国内物价水平和国际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交替上升,CPI与PPI全面上涨,通胀预期明显增强。物价上涨的势头短期内恐仍难以扭转。

劳动收入增长缓慢。近年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出现了用工荒,地方政府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刺激供给的增加。显然,低工资、低价格的发展路子已经越走越窄,只有较大幅度提高劳动工资水平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才能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扩大内需、刺激增长,我国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这在应对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累积了一定的风险。目前财政部等四部委已出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的实施细则,但处理好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与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

节能减排约束趋紧。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即期GDP与劳动就业的增长;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依靠发达国家的转让又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节能减排水平与GDP、劳动就业增长间的平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