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2010年的最后两个月,地产商攥着一份“十二五”期间上海住房建设的初步方案,他们只觉得“手心冒汗、脊背发凉”。
在这个方案中,上海“十二五”住房建设大约为1.25亿平方米,其中,2300万平方米将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2000万平方米用于廉租房公用房建设,2000万平方米用于重大工程配套拆迁安居房建设,2000万平方米用于普通商品房建设(中小型、限价房建设),1700万平方米用于商品住宅建设,2500万平方米用于非住宅的商业地产配套项目建设。
“简直不敢相信,未来5年大部分将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沪上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半开玩笑地说,“难道以后是要住房‘全包’了?”不止于此,有消息人士称,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将被指定给上海市属五大地产集团公司,由五大地产集团公司与银行商量,投入的资金将由市区两级政府向银行借贷。虽然眼下反对房地产调控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但是对这样的做法,却是令人印象深刻却又“无话可说”。
为了显示上海在“保民生”上的巨大决心,11月初,上海已经出手专门拿出中心城区的商品房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这两个位于上海普陀区中心城区的地块,预计将于2011年底和2012年底竣工交付,届时有望解决40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普陀区规土部门负责人还透露,“今后普陀区的居住类土地供应重点将向保障性住房倾斜,保障房用地将占到今后出让的居住用地的一半以上”。
此时地产商才如梦初醒。在后备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用市中心的商品房建设用地来建设保障房,政府为中低收入群体安居托底的决心也就可见一斑。上海的做法正反映了国家加强住房保障的政策方向,从全国来看:除了将房地产三年振兴规划从“十二五”规划中删去之外,国务院还提出了保障性住宅建设目标,2010年全国要建设580万套保障房,2011年要建设680万套保障房,2012年要建设620万套保障房。
“从房价问题根源来看,住房保障的缺位是问题根本所在。”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过去十年,堪称中国楼市的黄金十年,却也是住房保障严重滞后的十年。房价高涨和住房保障落后相互叠加,才使得房价问题日益尖锐。眼下,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一手抓房价、一手抓保障”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由此看来,在我国整体经济趋好的环境下,中央要放松调控或许要在住房保障见效之后。
加息、限贷、限购等因素之下,10月国内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已经有所下滑,房价也出现调整,而市场供应量却有望持续增加。保障住房的大规模建设将使供应增加,同时需求却会因调控萎缩。杨红旭预计,在强大的调控压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渐趋差钱等三大因素影响下,未来半年左右的时间段内,70个大中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将总体呈现下跌格局。记者 孙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