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农村建设模式将各具特色
第21届全国各省市区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在京召开,研讨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张玉台发表致辞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将各具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张玉台15日在第21届全国各省、区、市及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议上发表的观点。
会议于9月15日至17日在京举行。在15日的开幕式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张玉台发表致辞。
张玉台指出,研究中心是各级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成为全国政策研究工作者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增进了解和友谊、谋划未来的重要平台,在提高政策研究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玉台说,“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本届年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研讨主题,紧扣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抓住了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全国而言,新农村建设是共同的历史任务,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三农”现状差异很大,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将各具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
他表示,通过本届年会的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大家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丰富思路、携手共进,必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决策基础,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玉台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地研究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开展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的课题研究,使政策咨询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代表北京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在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北京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重点工作和初步成效后,提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如何从操作层面上把握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有机整体。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在工作当中,如何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二者之间平衡,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如何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在工作中必须尊重规律,注重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推进机制。
第三,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发展和实现农民利益。目前,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二元体制对农民限制过多、服务过少,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投入比例过低等原因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投入,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实现。
第四,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塑造新时期的新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如何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改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在会上作了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提出新农村建设需要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各地代表在座谈讨论中介绍了本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今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会议还安排各地代表到北京市怀柔区参观考察,听取怀柔区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渤海镇绿色生态餐饮走廊和庄户村新农村建设实践。
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的3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李希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