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以来,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统计显示,2005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7.1万个。按照各地规划,今年全国将建设农家店25.9万个;到2008年,新型农家店将覆盖全国大部分行政村和乡镇。据悉,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在积极推进重点扶持1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个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双百工程”。我国农村流通由此可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农村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特别是在生产性收入仍是农民主要收入的情况下,农村流通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表明,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年,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去年2月,商务部联手多个部委,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一年多来,成果显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了试点,吸纳了富余劳动力35万人,带动地方企业投入了70亿元人民币,使近1亿农民直接受益。
现在,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从大的环境看,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等的贯彻落实,大大促进了农村流通的健康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纷纷制定切实有效的配套措施。如北京安排4000多万元资金,对每个乡级店补贴3万元,每个村级店补贴1.5万元;湖南安排1000万元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湖北、河北等地,还出台了农家店税费优惠等措施。
从流通企业的积极性和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舞台,各类企业积极申请试点,包括江苏苏果、北京物美、河北好日子、湖北福迪等一大批知名的连锁品牌,纷纷加入了超市“上山下乡”的大潮中,积极探索农村流通方式现代化、经营模式本土化、网络使用多样化的新路子,并获得了长足发展。比如,苏果在全国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农村布下了600多家连锁超市,农村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达到52%,今年上半年销售总规模达到了118亿元人民币。
从农民的需要看,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逐渐增强。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5%,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降幅快于城镇家庭。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支撑了农村消费的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农村流通将呈现出加快发展态势。
需要看到的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农村流通体系基础还比较薄弱,流通设施投资还有待加强,流通组织发育还相对滞后,流通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发展农村流通的机遇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加快完善环境、弥补不足。从企业方面讲,应充分认识农村流通的先导地位,抓住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利时机,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农村流通发展。从有关部门方面讲,一方面要努力帮助流通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全国有几万个乡镇,几百万个行政村和自然村,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一些村与村距离远,交通不便,这客观上导致流通企业布点较散、配送成本较高。据测算,中西部地区到乡村开店配送成本比在城市开店高出2成以上,在城市投资与在农村等额投资毛利比约为3:1。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新举措,并确保相关扶持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试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对试点企业、试点项目的后续监督管理,确保相关扶持资金真正用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上,确保农家店开办一个,成功一个。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工作目标与工作方案。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消费特点,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建设和改造“农家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快,农民购买力水平较高,这些地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的步子可以大一些,目标也可以定得高一些;中西部地区农民购买力相对较弱,水、电、道路等现代流通必须的基础设施也相对较差,缺乏有实力的龙头流通企业,这些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和企业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有步骤地推进,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加以推广。 (马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