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7月6日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说,到“十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8%左右,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38%,一些重大技术领域已在国际上形成了竞争优势。事实证明,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能力已经具备,加快创新步伐的条件开始形成。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为突出的是,水稻矮化品种的培育成功,使单产提高了50%,带来了水稻生产的第一次飞跃;杂交水稻优势利用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单产又提高20%以上,带来了世界水稻生产的新跨越;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跨越,正在引领水稻生产的“第三次革命”。此外,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畜牧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我国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工厂化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杜青林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仍然不适应发展需要,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整体来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实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农业科学研究多数仍属于“跟踪式”、“模仿式”或“转化式”研究,真正原始性创新的东西还不多,一些出口创汇农产品品种和重大技术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薄弱,很多成果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农民科技素质总体不高,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普及不普遍;农业科技投入总量偏低,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农业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等等。
杜青林强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产业技术,缓解资源约束,开拓产业领域,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支撑和引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又讯 记者李力从农业部获悉:我国未来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目标已明确,力争经过15年的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
未来15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要完成六大战略任务:第一,加强动植物新品种的自主创新,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良种保障;第二,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第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为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提供保障;第四,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保障;第五,开发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保障;第六,加强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领域研究,为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保障。(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