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农民呼吁:补贴农业主要农产品“一个也不能少”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2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众所周知,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在我国属于弱势产业,市场竞争力差,亟待国家扶持。近年来,我国免除农业税后,又对农民种粮进行了补贴,占传统农业"大头"的粮食种植业可以说已经从"无税时代"过渡到了"补贴时代"。然而,记者最近在内蒙古和甘肃农村采访时发现,在粮食种植业之外,马铃薯种植业、奶业等非粮产业目前在农村的经济结构中已经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与粮食相比,它们对农民增收的意义更大,而它们和粮食一样也面临同样的产业发展困境。"种粮有补贴,种土豆、养奶牛不该有补贴吗?"不仅农民发出这样的疑问,政府官员和龙头企业经营者们也在呼吁。专家建议:国家对粮食实行直补后,类似土豆、牛奶等大宗农牧产品也应逐步纳入补贴范围。

土洋马铃薯之争,补贴是关键

2006年2月,我国商务部发表公告,宣布受理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公司、内蒙古科鑫源食品集团等20家国内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的申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是国内首例农产品加工业反倾销案。

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主要集中于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等省区和南方的云南、贵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当地脱贫的支柱产业。这个产业直接涉及数千万种植农民的利益。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产业二处处长谭昭华介绍,欧盟各国政府对马铃薯产业在种植、企业收购原料、加工企业的环保和淀粉出口等4个环节进行了补贴。据了解,虽然欧盟去年对淀粉出口的补贴有所下降,降至每吨补贴55欧元,但其他3个环节的补贴都比往年有所提高,其中在种植环节每公顷补贴780欧元,加工企业收购原料每吨补贴20欧元~30欧元,加工企业环保补贴为每吨100欧元。据业内人士核算,欧盟对每公斤马铃薯的补贴约为0.6元人民币。谭昭华说,这个补贴额度比国内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收购原料的价格(2005年平均为每公斤0.4元)还高出50%,其竞争优势不言而喻。它发出了一个警示信号:高额的补贴正在成为国外农产品冲击我国市场的利器。

循序渐进,补贴主要农产品已成现实需要

事实上,国外成熟的农业产业体系对中国农业的竞争压力一直是业界人士忧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这种压力已通过诸多跨国公司的进入逐渐体现出来。这表现在油脂业、奶业等产业和化肥、农药、农机等服务体系,国际超市巨头也会通过超市体系在农产品和食品流通业形成垄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指出,从2005年开始,中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已基本结束,农产品关税已降至承诺的终点,由加入WTO前的23.2%下降至15.35%,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比欧盟还低5.7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和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记者日前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类似马铃薯产业这样的大宗农牧产品和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都感受到"补贴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我国奶业发展核心基地之一的内蒙古,近年来奶牛养殖业收益明显下滑,已对奶业健康发展造成威胁。

内蒙古农牧厅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周文毅认为,目前国内奶品收购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外价格水平,国内奶品销售市场价格又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高,政府扶持奶牛养殖业的手段除了前期的贴息贷款外,中后期可以逐步转向对奶牛养殖户进行直接补贴,同时在疫病防治、奶牛繁育、奶品加工等环节尝试运用补贴手段。

周文毅说,奶产品市场已是国内外商家同场竞争的态势,传统的价格调控手段已难以奏效,而且给人以政府干预市场的嫌疑,而充分运用WTO规则允许的农业补贴政策,有利于我国大宗农牧产品和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主要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民培训教育补贴等政策,此外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品种繁育等科研环节有部分财政补助或贴息贷款支持政策,但这些补贴因受政府实际财力影响,存在总量小、范围窄等问题,亟待明晰和规范。2004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2626亿元,只占当年农业产值比重的12.6%,而发达国家国内农业支持水平一般为农业产值的30%~50%。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农业补贴缺乏稳定的增长机制。扩大补贴规模,完善补贴方式,健全补贴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对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专家建议,要尽快加强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调整农产品关税结构,增加财政支持农业总量,改善贸易条件,加强对出口企业保护,扩大农产品出口;研究调控大宗农产品进口办法,减少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加快建立我国的技术保护措施,改变我国农产品进口技术门槛低而发达国家技术门槛高的不对称状况。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华林认为,农业特别是西部农业急需补贴。他说,类似马铃薯、奶牛养殖业等大宗农牧产品是西部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既牵涉到西部上亿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也关系着相关龙头企业的发展,现在已不是关门搞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必须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考虑,中央讲"多予、少取、放活",补贴也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多予"手段,目前不是"补不补"的问题,而是"怎么补"、"补什么"的问题。尤其是对西部农民来说,仅仅是一项免税手段不够,应该是免税手段与补贴手段双管齐下。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曲玮认为,马铃薯反倾销案等种种迹象说明,在WTO过渡期已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我国农业急需加快由无税时代向补贴时代过渡。曲玮说,我国种植业成本近年来上升很快,种子、化肥、劳力、机械、管理等各方面支出都在上升,而且由于我国种植业大多是小农经济状态,这种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就决定了成本过高。成本过高,又缺少补贴,农产品自然缺乏竞争力。当然,农业补贴面过大也存在财力难以支撑的问题,他建议,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扶持一些马铃薯、奶业等农民涉及面广、受益面大的产业。(■ 半月谈记者谭飞刘军)

来源: 半月谈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