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到,俺还会有今天的好日子。这都是托‘阳光工程’的福!”
6月16日,在济源市农业局,作为“济源市农民科技致富宣讲团”成员的任保芳,向记者说起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事情,显得十分激动。
50岁的任保芳是济源市五龙口镇留村人。由于人均不足半亩地,加上父亲长年有病和供应女儿上学,生活十分困苦。到前年父亲去世时,家里欠了8000多元外债。“那年春节,全家18元钱过了个年。”
去年夏季,他偶然看到“阳光工程”的政策宣传,立刻被吸引住了:“政府补贴学费,让农民学技术,还给安排工作。”他当即动员两个女儿去参加培训。今年2月,两个女儿都被安排到苏州一家服装企业上班。看到这情景,任保芳的妻子也参加了培训,学成后被安置到市内一家服装超市工作。
“现在俩孩子管吃管住每人每月拿1000多元,孩儿她妈一月能拿500元。加上其他收入,全家每月就进账3000多元。过去俺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年撑死有个千儿八百的收入。这简直没法比!”说着,任保芳眼泪流了下来。
任保芳的泪,是幸福的泪。
“阳光工程”不仅仅惠泽了任保芳一家。为改变农民就业难、收入低的状况,从2004年开始,河南省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先后筹措9560万元对农民进行培训学费补贴,在全省149个县开展了41个专业岗位的培训,转移就业38.5万人。45.3%的农民免费接受了技能培训,受训农民人均补贴264.2元。
根据省农业厅最新统计,截至5月底,今年全省“阳光工程”已完成招生10万人,培训结业5万人,转移就业4.5万人。
“作为省委、省政府向群众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阳光工程'实行的是'培训有订单,就业有保障',让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省农业厅副厅长郭鹏亮说,通过财政补贴,受训农民少交了近一半的学费开支。经过培训的农民96.5%掌握了一技之长并实现了转岗就业,大部分被安置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用工规范、收入稳定、就业环境好的用工企业。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转移输出后月收入平均达到832元,比在家务农高出400元左右,比未接受技能培训的务工人员普遍高出200多元。
采访中,许多农民感慨:“党和政府替我们考虑得真周到,给出学费,还给找工作。我们学到了技术,找工作再也不用愁了。”(记者田宜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