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最近播了一部科教影片,介绍的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王善堂研制的“秸秆分解剂”,它不仅可以代替粮食饲养畜禽,首次突破了猪鸡等食粮动物也能饲喂秸秆饲料的难关,而且畜禽喜食,消化充分,养殖成本降低20%—30%。
“秸秆分解剂”是何灵丹妙药?原来它是依据作物形成生化反应的逆反应原理,通过生物复合酶、酶活化剂与载体协同作用,将植物秸秆中的大分子粗蛋白和纤维素分解为小分子,直至降解为氨基酸和葡萄糖。其技术核心是酶活化技术。
据养殖户通过实践核算:一头奶牛用“秸秆分解剂”处理秸秆饲喂,每年可节约精饲料20%以上,粗饲料25%以上,可增奶1100公斤左右,纯增经济利益1000元左右。用于养猪,育肥猪秸秆添加量可达40%—50%,母猪可达70%—80%,饲料成本可降低40%以上。应用“秸秆分解剂”开发秸秆饲料饲喂畜禽,还有畜禽抗病力增强、机体营养平衡、生殖系统健康、母畜生殖顺畅、仔畜成活率高等显著作用。同时,由于“秸秆分解剂”无任何激素、抗生素,畜禽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所以可确保肉、蛋、奶质量优良。
“搞农民需要的技术”是科普工作者王善堂30年来不懈的追求。王善堂1970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回到家乡中学当教师。从那时起,他便边教书边利用业余时间搞科研。他的“玉米双交制种”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当地玉米长期低产的难题。1990年,他对一项当时流行颇广的“草本苹果”种植产生疑问,在多次实验和调查论证得出正确结论后,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并发表署名文章,戳穿了这一骗局,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1997年,他的农牧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成立,他亲自研究的农牧业新技术达30多项。一些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解决了世界难题。为此,他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王善堂说,他这一辈子不在乎自己有多少钱,最在乎的是农民能接受他的技术。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为青少年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他使科学知识脱下庄重的礼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引导了千百万人走上科学的道路。他用毕生的经历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我要把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的人民,让人民沐浴在科学的光辉中。”
科学普及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像王善堂那样情系大众,为他们搞出更多的实用技术,那么,用科技之力为更多的百姓架起致富的“金桥”将不是一句空话。 (延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