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又到招生时节,记者近日来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分校,却看到这所拥有230亩教学用地的校园里冷冷清清,缺乏活力。为什么在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农业职业学校的生源反而大幅度滑坡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市场化就业促使对口党政事业单位门槛变高,是农校生源滑坡的主要原因。2002年前,在国家计划安置就业时期,只要有一张该校的毕业证,就可名正言顺地分到政府机关的农业部门坐办公室,或是去农技站、种子站等农口的事业单位当技术员。这种一辈子不必再为衣食担忧的国家干部身份,吸引了很多学习优秀但家境不好或是急于就业的初中生。他们宁可放弃升高中继续深造的机会,也要报名上农校,毕业后成为在农业战线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但2002年后,农校毕业生转为市场化就业。随着大学扩招,本科生的供大于求,各级政府对口农业单位录用干部,转为在本科生中选优。再加上一些区县压缩编制减员增效,对口事业单位用人有限,甚至乡镇农技员的岗位也有备选的本科生,客观上堵死了绝大多数农校毕业生过去的就业主渠道。
对口安置就业难,使不少学生和家长面对农校望而生畏。“花钱供孩子读书,图的是孩子毕业后能有个好工作。”在许多家长的心中,都有这样的想法。但由于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国内涉农企业人才需求小,专业对口率低,影响了生源的报考兴趣。再加上西安上亿元的涉农企业少,目前现有的涉农大企业,又多是种植养殖业,技术含量不高,即使农校的学生分进去,也是干养猪、栽培花卉等工作,离不开土地,报酬不高。而改行去别的企业,所学的农业知识又用不上,只能干普通工人的活,这让家长们很难接受,也是许多家长反对孩子读农校的重要原因。2004年以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分校校长毛晓晖先后4次针对生源下滑在当地农村调研,但每每宣传了学校优秀的师资、规范的教学之后,家长开口问的几乎都一样:“有啥专业?”“学了咋安置?”“难道还让我娃再种地?”这些难题他无法解决,吸引生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据介绍,近年来该校虽然广泛联系用人单位,通过校企洽谈会、招聘会等形式,保证了97%的就业率,但对口安置到农口单位的不足10%,更多的去了广州深圳的不对口企业,事实上干着和农民工一样的活。
大专录取降分难,致使高分学生不愿来,低分学生进不来。伴随着晋升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去年以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分校先后开设了园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这3个大专专业。其中最早开设的园艺技术专业去年第一次招生。原以为这便可以吸引生源,不料学生们本身对职业学院另眼相看,再加上新建学院知名度不高,同工业分校、经贸分校、财会分校的热门专业列在一起,农业分校的涉农专业更受冷遇,结果在最低分数线以上只能提取22名学生的档案,发了通知书后一共来了14名。想要完成剩余的46个招生计划,只能下延分数线,但最终因招办对大专分数线的严格控制未能如愿。
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面对劳动生产率低但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建设新农村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各有关方面应从政策上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招生、培养、就业等问题给予扶持。过去讲,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广大农村青少年更应该转变求学和就业观念,真真正正找到适合自己今后发展的路子。同时,涉农学校应在专业设置上紧跟市场需求,为建设新农村培养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卢 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