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建设新农村,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体现农民意愿。”
“建设新农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主要内容”。
……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以来,在贵州怎样推进新农村建设,人大代表普遍关心的话题。
不只是建新房修新路
“只有全面、完整地理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深刻含义,才能建设好新农村。”贵州省移动通信公司董事长王国昌代表一席话,代表了贵州团代表的共识。
黔西南州州长班程农代表说:“新农村不仅是修几条新路,建几座新房”。他认为,建设新农村要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制定合理方案,明确目标。在贵州建设新农村,现阶段就向上海、苏州那样的先进地区看齐,这不仅搞不成,说不定还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谨华代表说,在贵州搞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忌一刀切,尤其要强调生产力发展规划,注意做好山、水、林、田、路、电力、通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统一规划。
自2001年以来,遵义市农村群众自发开展了“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参与人数达16万人。
遵义市市长卢守祥代表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思路:“今后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将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因村而异的方式。贫困村的重点放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上;基本生活殷实村重在引导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富裕村走特色经济之路,推进产业化,使之更加富裕。”
工业反哺农业意义重大
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新农村建设内容时,会场内响起5次热烈掌声。这让贵州省烟草公司总经理张建华代表久久不能平静。
张建华算了一笔账:贵州有50万户烟农,2000年,每亩投入烤烟扶持费60元,全省烤烟生产投入1.3亿元,却亏了1亿多元;去年每亩投入烤烟扶持费200元,全省烤烟生产投入7.2亿元,农民比上年增收7亿元,利税大幅增长,企业效益也得到提高。他说,烟草公司可以说是贵州最大的“龙头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的增收离不开烤烟,找准对接点,是能双赢互利的。
“十一五”期间,如何更好地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张建华表示,烟草行业将用5年时间,在我省投入56亿元,加上地方配套、农民投劳各12亿元,实施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解决600万亩烟地工程性缺水、烟地道路建设、烤房改造建设、农业机械推广、兴建烟农培训学校等项目,且产权全部归农民,建设好企业的“第一车间”和农民的“主要钱袋”。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代表们认为,这方面走出实实在在的步伐,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对于这一话题,赤天化集团公司顾问李大学代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民以食为天,农民富则国富,农业兴则国兴,农村小康则国家小康。贵州是农业省,粮食生产是农业的重要内容,赤天化现在年生产尿素能力达到70万吨。对于涉农企业,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有质量保证的化肥等农用物资,就是反哺农业的具体体现。而公司正在兴建的年产20万吨的竹浆纸生产线,每年就可为习水、仁怀、赤水等地种竹户带来户均500至800元的现金收入。他说:“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带动作用,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嘛!”
代表们认为,还应该把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大力培育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形式来抓,形成内容丰富的“反哺”体系,让农民兄弟从中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
协调发展才能建好新农村
去年,贞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70%以上,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贞丰县副县长王丽蓉代表说:“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只有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代表们认为,协调发展不仅包括城乡协调发展,还包括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不但要增加投入,打好物质基础。更要抓好文化、教育、卫生、人口、环境、社会养老等方面的建设,否则建起来的新农村就会成为只有外壳没有内核,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空中楼阁”。
王丽蓉提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培育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至关重要。因此教育必须先行,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让他们成为播种机;将免除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农村孩子。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造就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这样才能根本改变农村面貌。
务川自治县副县长陈世平代表建议,采取多种形式把乡镇卫生人员送出去进修,上级医院也要积极选派医生下乡组织现场培训,尽快提高农村医务人员水平。
杨谨华代表强调,要根据贵州特点,大力发展中医事业,培养一批志在农村,热爱农村医疗事业,亦农亦医的医务人员。
为了有效杜绝“城市住高楼大厦电灯电话,农村点油灯住草棚”的城乡反差现象,代表们对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黔东南州州委书记廖少华代表认为,国家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宏观调控时不该搞“一刀切”,应给予分类指导和区别对待,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还可让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减少生活支出特别是交通支出,同时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让他们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从而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自六枝特区陇脚乡的杨喜秀代表介绍,去年全区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综合实惠1308万元,农民对此十分高兴。但是当地农业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起点低,希望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用于专门发展农产品的保险,以减少农民的风险。(张兴 万群 吴一文 李卫红 王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