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后农税时代”建设新农村:基层政府担当何职能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2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专家警告:指望基建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以拉动内需,犹如抱薪救火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村民的福利感受

“如果不能尽快建设良性的基层组织,黑社会、非法宗教势力就可能迅速崛起,进而控制农村。”今天,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此间表示,从今年起我国彻底取消了已有2600年历史的农业税,进入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但在“后税费改革时期”,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地区依然面临严峻的问题。

他认为,取消农业税虽然缓解了农民负担,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治理成本过高”的局面。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税取消了,农村基层的乡镇政府不再乱收费了,但同时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方面,也陷入“组织功能弱化、制度执行能力麻痹”的境况。

温铁军是在由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举办的“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做如上表述的。他的发言引起来自各地的三农问题研究者的共鸣。

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贺雪峰认为,从前政府不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时,农民就可以拒绝缴纳税费来制约乡村干部。而现在,农民不用纳税了,但也没什么能够制约基层干部的理由。缺少了农民不纳税的压力,乡村干部也就失去了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这位长年在湖北农村做调研的研究者介绍,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普遍出现了千家万户齐上阵,为自家一亩三分地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的高潮,就是因为离开了乡村基层组织,农村的大中型水利设施已经难以发挥作用。

更严重的情况是,为了解决农业税取消后基层的财政困难,不少地区还采取了精简乡镇机构、减少乡村干部、撤乡并镇和合村并组等措施,还有激进的声音认为应该撤销乡镇一级建制。贺雪峰表示:“以前在调查中就听到有农民担心,今后国家不再管农民的事了。”

一位与会研究者在提交的论文《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中甚至认为,在有些地方原来的乡村基层组织“退化”过程中,充满各种社会恶习的乡村混混和恶霸成为了乡村的实际统治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博士在批评了“无政府”派、“弱政府”派、“转变职能”派、“合乡并镇”派等各种声音后提出,只有一个健全的、先进的、坚强的乡镇政府,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说:“政府必须积极作为,帮助农民进行自我组织。”

然而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承担起管理9亿农民的任务?这些资金如何使用才能起到“低投入、大产出”的效果?有专家测算,事实上这个投入资金规模约占我国财政收入11%~21%,相比发达国家40%~60%的三农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而我国又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国,人均资金占有率就更少了。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董磊明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清醒地认识“硬约束”的存在:中国农村的人、地资源矛盾,三农本身在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弱势地位。在如此大背景下,短期内快速推动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大增加农民收入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当下的新农村建设绝不能简单在农村“克隆”城市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不能将财政转移支付直接补贴给农民,因为这只是杯水车薪,不起作用;更不能指望通过盲目的基础建设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以图拉动内需,因为农民收入不能提高的情况下,这种思路犹如抱薪救火。

董磊明认为,后税费改革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应围绕“低消费、高福利”的思路,着眼于降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成本,减少支出。这样,有限的财政资金才能起到杠杆和启动器的作用,发掘农村社会蕴藏的巨大潜能。

不过,对基层乡镇组织到底能发挥多大正面作用,也有很多疑问。多年来进行扶贫研究的人民大学康晓光博士举例说,在专项扶贫资金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最基层穷人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瞄准率”(资金最终到达扶贫人群的比例)通常不超过30%,很多时候只能达到15%。而且,即便资金分到了村里,也往往被村委会用作村里的发展建设资金,而很难落实到贫困户身上。

他由此提出,在一个完全由利益原则支配的环境中,无论是既有的乡政府基层组织还是农民自发的组织,都难以真正改变目前乡村的困境。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设,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应该与好的制度并行不悖。

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宋亚平,介绍了湖北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撤销“七站八所”的情况。精简后的乡镇政府采取“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原则。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是完全抓在政府手里直接操办,而是采取“购买”的办法交给社会力量去做,比如企业、社会中介服务性组织等。

宋亚平承认,这样的改变过程是艰难的,尤其在人们的思想层面。因为以前的政府承担着无限责任,也同时拥有无限权力;相应的,农民自己对于管理社会、管理自己、服务自己所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政府的大包大揽方式严重压抑,由此使乡村社会严重缺乏活力。

贺雪峰也阐述了他和他的同事提出的治理方案,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新农村应有的内涵。所谓“高福利”,就是让农民有体面和尊严的生活方式,比如扩大村庄内的公共交往,让村庄成为村民自己生活的舞台,并因此体味人生的价值;让村民生活在村庄的历史之中,有根;让村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有预期;让村庄有文化,有舆论,有道德压力,有生活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将村庄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生产场所,从而提高村民的福利感受。 (记者王磊)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