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刚过,在百花湖乡三屯村,走进村头冯承祖家里,一家人正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节目。老冯家同贵阳市的30多万户农村家庭一样,受惠于贵阳市推进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该市采用共用卫星天线、数字接收机入户的新模式,使农户家里的电视画面清晰,比眼下贵阳城里人的收视效果还要好。
贵阳早在2000年就实现了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但由于居住分散,近一半的自然村入户率不足15%。为让农户从“村村通”中实实在在地受益,贵阳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村村通”工程技术方案:即以村为单位,每5至8户组成一个单元,共用一套卫星接收天线,每户配置一台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机,可收看中央及地方29套数字电视节目。一套套天线,让大山里的群众组成了收视网络群。
据了解,每单元的建造成本约3600元,平均每户600元,市财政对每一农户投入450元,农户自筹150元。对拿不出这笔钱的贫困户,贵阳市建立了市直部门帮扶“村村通”工作制度,99家机关单位从资金、物质上实行“点对户”具体挂钩帮扶。对买不起电视机的特困户,贵阳市的各区、县采取救济、扶贫等方式,社会各界及企业解囊相助。迄今,全市投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资金已达2.2亿元。已实施“村村通”的自然村中,入户率达90%以上。
为确保“村村通”能够“长期通”,贵阳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维修服务体系。市广电局还设立了“村村通”维修专项资金,维修费按4∶4∶2的比例分担,即市、县财政各承担40%,农户只承担20%。据悉,贵州今年将在全省推广贵阳市“村村通”这一整套做法。(记者胡跃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