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力记者谢晓林付永慧)2005年,对通化市农民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一年,预计全市将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4.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比上年增长7%。
农民人均纯收入呈增长态势,主要源于通化市委、市政府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采取了七项措施。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05年,全市已形成具有通化山区特色的龙型经济群6个。总资产和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加工型龙头企业32家。年生产加工转化产品能力提高到55万吨,种植业基地达100万亩,养殖业规模达到2000万只(头),带动种养农户13万户。
二是抓好绿优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全市园艺特产业总面积111.7万亩,预计实现园艺特产业产值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
三是强化粮食安全,保证粮食的基本产量和农民稳定的基本收入。预计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4.5亿公斤左右,比上年增1.03%。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全市今年预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
五是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和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培训班4137次,培训农民52.7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52.83万份,举办科技大集83场次,专题讲座264次;建成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站184个。
六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和地方负担。全市计划撤并乡镇34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30.4%,乡镇行政编制将由改革前的2775名减至为2315名,乡镇事业编制将由改革前的3744名减至为3268名。
七是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和措施,增加对农民的实惠。2005年,全市共减免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961.4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732.5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00.41万元、种粮直补资金8739万元,四项全计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169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