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网上座谈会,表示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
“十五”时期,根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的支持“三农”政策措施。作为财政来说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达到11300多亿元,有力的促进了粮食生产、农民的直接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任务。作为财政部门,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的增长机制,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重点放在多予和放活上下工夫。
第一,尽快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农村的比例比重。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并且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第二,要求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第三,认真落实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
第四,积极探索利用贴息、保险、担保等方面的手段,建立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对农业的投入。第五,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的整体合力。
作为目前来讲,主要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农业。首先就是粮食的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进一步完善三项补贴的政策。13个主产区的粮食直补资金2006年再增加10亿元,全部达到粮食风险资金的50%,进一步扩大粮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覆盖范围。支持建立有效的动物疫情放空体系,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转变支持方式,推动建立环保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和节约型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第二,运用各项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就是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长效机制。农业部、财政部、建设部、科技部、教育部、劳动部六个部门联合做一个“阳光工程”,主要就是把农村的劳动力培养一些进城务工的技能,对农民进行学费的直接补助,效果非常好,就业率80%以上,而且工资收入比不培训的要增加200块。大约有530多万农民涉及了这个政策。再一个就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环境,加快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在非农领域的稳定就业。同时,鼓励农民在城乡进行创业。第三,全面取消农业税,促进农村的综合改革。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彻底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将走进历史博物馆。同时推进农村改革,包括乡镇机构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现行财政的改革。第四,明年以支持教育和医疗卫生为突破口,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上月底刚刚召开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改革的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西部地区全面推进两免一补的工作,西部地区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仅学杂费一项,中小学生每人减负140元。2006年,中央财政将增加义务教育经费640多亿元。2006年到2010年,新增教育经费280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250亿元。再就是卫生方面,支持建设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加强新兴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补贴的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2006年,覆盖面要达到40%,到2008年,在全国基本上建成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一个就是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设,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帮助农村居民解决因病致品和因病返贫的问题。还有就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五,支持农业防灾救灾促进农村扶贫开发。全力支持防灾救灾,在抗击禽流感等动物疫情方面,及时拨付防治经费等。完善财政扶贫机制,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第六,支持和引导农民建设好美好家园。首先是调正国债和预算内基本建设结构,扩大六项工程的建设规模。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以乡带补的机制,引导农村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