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十五”期间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1300亿元,“十一五”期间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不断创新财政支农政策和支农机制,按照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要求,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投入政策,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这是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1月6日召开的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廖晓军说,“十五”时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1300亿元,年均增长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投入,实施“三减免三补贴”政策措施,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了生态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廖晓军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建设新农村开创良好局面的关键时期,各级财政部门要增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做好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切实体现财政支农的六个“着力”:
一是要着力增加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努力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总量,研究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要着力支持发展农村经济,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高农村产业支撑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要着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支持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推动农村扶贫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四要着力放活体制环境,支持农业和农村各项改革。
五要着力创新机制,支农资金整合要有新突破,积极探索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农业担保的有效途径,完善财政支持防灾减灾机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支持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民办公助”机制。
六要着力强化管理,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考评和奖优罚劣等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检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李存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