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而先进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仅就此而言,我们在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注重推进改革和创新。
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称,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决策者和普通老百姓,都将出路选择在改革上。
单就收入分配而言,现在的收入差距已经与改革开放之初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改革之初的收入差距,主要是为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激活社会生产力。事实证明,也正由于有了这项改革,才有效地解放了生产力。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水平与28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党中央据此提出“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从分配制度上着手改革,以求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这无疑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历史总是螺旋式向前发展”观点的正确性。其实,这种“否定之否定”似的辩证法,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判断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是否最终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眼下,引起人们普遍诟病的分配差距,主要是由因隐性福利、行业垄断等导致的初次分配差距,和社保、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失衡产生出的再分配差距。消除这种被学术界称为“不公平的差距”,关键也得靠各方面的改革,比如国家最近出台的“反垄断法”,就是要对垄断行业进行必要的改革。
与收入分配制度一样,读书难、求医难、住房难等问题也广为人们关注。存在上述“三难”,并不是说改革开放28年了,我们还处于缺少学校、缺少医院、缺少住房的阶段,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好学校、好医疗、好环境的要求高了,而教育、卫生等部门没能在已经取得很大发展的情况下让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也需要进一步改革。
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我们提出了多项改革攻坚的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改革推进力度不够平衡,部分难点问题“久攻不下”的状况。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到位,难免就使得问题凸现了出来,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比如医疗改革,近年来虽然不断出台新的措施、文件、规则一个接一个,但群众却仍然觉得看病难、看病贵。认真分析一下这种不满,我们可以发现,群众不是对改革本身不满,而是对改革不到位不满,当然也包括对一些心术不正的“李鬼式”改革不满。
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而先进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仅就此而言,我们在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注重推进对于“生产关系”诸项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换句话说,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构建与当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而更好更有效地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的精髓所在,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已经反映出对于生产关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唯有改革,才能解决问题。 (刘光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