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中国发展门户网2月8日讯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鲜祖德就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答问时表示,GDP确实有其局限性,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比如收入差距等问题。
2013年2月8日,中国统计学会发布了“2011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报告”。就此,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鲜祖德接受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鲜祖德表示,这套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个方面,42项指标。从现在的测评方法来看,除公众评价这个方面外,其他五个方面都可以单独合成一个指数,然后加权合成一个总指数,即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这个指数可以用于评价各个地区的发展与民生改善情况,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
鲜祖德说,以前,我们在认识上总是把一个地区的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这会导致各地单纯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当然,不是说GDP这个指标不对,到目前为止,它还是衡量经济增长最好的一个指标。但GDP确实有其局限性。比如说,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因为它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最终的产品和服务,对过去的财富没有反映;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比如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比如收入差距等问题。而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是从各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与民生改善情况。GDP是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里面的一个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体现在我们这个指标体系中。
如何更好地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有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鲜祖德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发布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该指数是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GDP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生成的。英国于1996年提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成为在全球首次提出全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国家。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通过决议,提出了8项“千年发展目标”及相关的18项具体目标和48项指标,内容涉及社会公平(反贫困、教育平等、性别平等)、生命健康、环境保护及全球合作等方面,成为衡量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