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乡村文明呼吁书/全文

2013年01月16日13: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拯救中国乡村文明呼吁书 乡村消亡 乡村文明 美丽中国 乡村文明发展论坛 张孝德 撤点并校

六是乡村就地文明化:创造城乡两元共生城镇化新模式

今天的中国需要城镇化,但绝不能走西方式的让乡村消亡的城镇化。以城市替代乡村两元归一的、以乡村终结为代价的城市化,是西方文明演化的必然规律,并不是中国的必然规律。

生态文明需要乡村与城市两元共生的新人口居住模式。古代农业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乡村,城市则是近代工业文明的载体。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既不是简单回到乡村社会,也不是简单否定城市社会,而是在生态文明的时空中,实现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东方与西方、物质与建设、创新与传承、生活与生产等一系列的系统整合,而承担这个系统整合的载体,只能是携带着不同信息和基因的城市与乡村两元共生的载体。按照这个目标,中国城市化目标,就不是城市化率越高越好,而是两元制衡、均衡、互动程度越高越好。

四、呼吁:共同建设乡村文明的五个行动

1.守住三条底线,给乡村文明留下复生的根

目前迫在眉睫的是,我们要呼吁的是让乡村消亡的步伐放下来,最好是停下来。面对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寒流的冲击,如果我们守护好以下三条底线,乡村文明就有自我修复和复生的希望。

第一条底线:保护乡村文明的守护者。我们关注留守在乡村三类20%的群体,守望在家中的20%的老人,乡村中20%的贫困家庭,仍默默从事农业的20%的农民。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这三类20%的弱势群体是这个时代的落伍者,甚至是被淘汰者。但是从选择走在生态文明导向下走乡村文明发展的道路,我们则会发现20%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是这个乡村历史、文化、传统农业的守护者和载体,而且也是对这个乡村乡土情结最重的群体。我们呼吁,无论出于保护我们乡村、守护我们的家园的需要,还是出于人本发展的需要,都要从保护乡村20%的弱势群体开始。他们是乡村文明复生的希望和底线。如果把他们淘汰了,乡村就失去了最后的复生与希望。

第二条底线: 要保护空心化村落,为乡民、游子留下回归的巢

我们一定要放长眼量,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目前萧条的村庄。我们绝不能武断地认为,留下的这些空房子,就一定是无用的房子。我们应该知道,不仅人类感情变化是有周期性的,城市化发展也是有周期性的。也许今天走出去的向往城市、向往未来的年轻人,不喜欢封闭的乡村,但不等于他进入50岁之后也会这样想。城市化发展也是如此,发展到一定周期后人们开始厌倦城市生活,希望回到乡下去,就会出现逆城市化。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界70年代之后,就出现了逆城市化,他们希望回到乡下,但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已经消失,所以他们只能回到郊区。目前在中国大城市,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苗头,改革开放以来进城打进入到50——60岁的农民工,也会开始踏上回家的路。我们相信,在未来5到10之内,中国将会出现一个回乡的高潮。告老还乡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可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乡村情结积淀最深的民族。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准备。在逆城市化中出现的回乡高潮,将是一个社会资源从城市向乡村回流的过程,这也将是中国乡村文明复生的高潮期。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萧条的村庄拆掉了,让城市周边乡村社区化、城镇化,那么在未来逆城市化中和大量农民工怀着乡愁想回家时,他们将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回归的巢。为我们未来告老回乡的游子留下回家的巢,这是我们保护乡村文明不能突破的另一条底线。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