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企业经营者对宏观形势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问题和建议
——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今年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震荡加剧,市场预期持续走低,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容低估。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出口环境恶化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型任重道远。为了解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现实状况及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了解他们对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评价、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以及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12年8月至10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20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和人力资源研究所、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与前19次年度跟踪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12,000份,截止10月15日共回收问卷4,043份,其中有效问卷4,015份,有效回收率为33.5%。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采矿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7.5%、3.7%、2.9%、2.5%、2%、2%、1.9%、1.3%和1.1%。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占66.3%,中部地区企业占20.6%,西部地区企业占13.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9.1%、35.3%和55.6%;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5.9%,有限责任公司占42.9%,股份有限公司占14.7%,私营企业占2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4%,股份合作企业占4.7%,集体企业占1.2%(见表1、表2)。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行业 |
农林牧渔业 |
2.5 |
经济类型 |
国有企业 |
5.9 |
采矿业 |
1.1 |
集体企业 |
1.2 |
||
制造业(详见表2) |
70.0 |
私营企业 |
23.9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3 |
股份合作企业 |
4.7 |
||
建筑业 |
3.7 |
股份有限公司 |
14.7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0 |
有限责任公司 |
42.9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0 |
其他内资企业 |
0.3 |
||
批发和零售业 |
7.5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6.4 |
||
住宿和餐饮业 |
1.4 |
民营企业 |
68.7 |
||
房地产业 |
2.9 |
盈 亏 |
盈利企业 |
49.7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9 |
持平企业 |
22.1 |
||
其他行业 |
3.7 |
亏损企业 |
28.2 |
||
地区 |
东部地区企业 |
66.3 |
生产状况 |
超负荷生产企业 |
2.1 |
中部地区企业 |
20.6 |
正常运作企业 |
74.8 |
||
西部地区企业 |
13.1 |
半停产企业 |
22.3 |
||
规模 |
大型企业 |
9.1 |
停产企业 |
0.8 |
|
中型企业 |
35.3 |
出口型企业 |
44.3 |
||
小型企业 |
55.6 |
非出口型企业 |
55.7 |
注:1、其他行业包括: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 2、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辽、沪、苏、浙、闽、鲁、粤、桂、琼12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晋、蒙、吉、黑、皖、赣、豫、鄂、湘9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渝、蜀、黔、滇、藏、陕、甘、宁、青、新10省(市、自治区);
表2 调查样本中制造业基本情况(%)
|
制造业细分 |
% |
|
制造业细分 |
% |
1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3.7 |
17 |
橡胶及塑料制品业 |
6.0 |
2 |
食品制造业 |
2.6 |
18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1 |
3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0.9 |
19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9 |
4 |
烟草加工业 |
0.1 |
20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2.0 |
5 |
纺织业 |
5.8 |
21 |
金属制品业 |
5.9 |
6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4.2 |
22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9.2 |
7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8 |
23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9.8 |
8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7 |
24 |
汽车制造业 |
4.1 |
9 |
家具制造业 |
1.0 |
25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1.5 |
10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1.5 |
26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6.0 |
11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1.8 |
27 |
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8 |
12 |
文教、工美、体育及娱乐用品制造业 |
1.1 |
28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2.4 |
13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0.5 |
29 |
其他制造业 |
3.2 |
14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7.8 |
30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1.1 |
15 |
医药制造业 |
2.5 |
31 |
金属制品、机械及设备修理业 |
0.9 |
16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1 |
|
|
|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为51.6岁,其中55岁及以上占40.9%,44岁及以下占22.4%,45~54岁占36.7%。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79.1%,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2.7%。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占47.6%,为经济类的占3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2.5%,其他职务的占7.5%(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性别 |
男 |
93.6 |
文化程度 |
初中或以下 |
4.6 |
女 |
6.4 |
中专、高中 |
16.3 |
||
年龄 |
44岁及以下 |
22.4 |
大专 |
36.4 |
|
45~49岁 |
19.5 |
大学本科 |
27.2 |
||
50~54岁 |
17.2 |
研究生学历 |
7.1 |
||
55岁及以上 |
40.9 |
硕士 |
7.3 |
||
平均年龄(岁) |
51.6 |
博士 |
1.1 |
||
所学专业 |
文史哲法律 |
6.7 |
现任职务 |
董事长 |
59.0 |
经济 |
31.3 |
总经理 |
53.5 |
||
管理 |
47.6 |
厂长 |
5.5 |
||
理工农医 |
24.0 |
党委书记 |
13.1 |
||
其他 |
13.7 |
其他 |
7.5 |
注:由于存在跨专业和职务兼任情况,因此所学专业和现任职务比例合计大于100%。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
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以来我国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均有不同程度减弱,经济运行热度明显下降,企业景气状况下滑较多,其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困难相对较大,具体表现在:企业产销、订货下滑,库存压力加大,产品价格下跌,盈利有所减少,不过整体来看仍好于2009年一季度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
调查表明,目前企业经营处于相对困难的时期,主要原因包括外需不足导致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均大幅下降;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企业设备利用率下滑明显;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相关产业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资金紧张状况仍然比较严重。
调查显示,基于当前的宏观背景,企业经营者认为经济回暖的过程可能会比较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未来企业生产、订货趋于回暖,价格跌势趋缓,盈利趋于改善,出口增长将温和回升,用工和投资计划保持一定增长。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明年的预期好于对今年四季度的预期。
调查表明,当前企业面临外需不足、产能过剩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三大困难,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经营者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应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创新投入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也认识到,经营状况的下滑和盈利的减少,对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挑战,转型过程需付出较大代价。企业经营者期待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发展动力、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努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