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亮相首次全面部署农业科技/附股

2012年02月02日08: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农业科技 中央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人员 敦煌种业 股东损益 中原证券 主题投资

三方面入手寻找投资机会

在政策预期之下,除了种业子板块以外,其他与农业科技化相关的上市公司也为众多券商看好。

付永翀认为,未来农业科技,如生物育种、节水灌溉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政策预期。短期而言,农业板块有望成为市场热点。

王义国则认为,在农业股票开始分化后,选股更加侧重公司质地和长远发展潜力。

据了解,农业科技化主要涉及生物育种、农田基本建设、化肥农药等几个方面,最有可能享受政策红利的应该是良种繁育、农资和农业机械领域。以此思路入手,投资者可以从种子子行业、农资流通子行业以及农业机械子行业入手来寻找投资机会。

从种子子行业入手,投资者可以关注登海种业(002041.SZ)、隆平高科(000998.SZ)、荃银高科(300087.SZ)等公司。

为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保证粮食高效产出。因此,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对农资及农机流通环节的政策扶持。

目前来看,A股市场上农资领域公司主要有辉隆股份(002556.SZ)和吉峰农机(300022.SZ)两家公司。

此外,从事农业机械方面相关研发的新研股份(300159.SZ)也值得关注。(第一财经日报)

2012年对农政策或聚焦农业科技金融支持将成要策

《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采访多位知情人士获悉,2012年对农政策将聚焦农业科技,政策的主要方向是推动农业科技机制创新,加强科技资源的集聚、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其中,对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有望成为重要内容。

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待完善

农业科技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贡献首次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

随着国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和农村配置,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记者了解到,农业科技主要的投入将由政府完成,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对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有望成为重要内容,政策或将推动金融系统对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金支持。

事实上,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制约着农业科技的创新。据了解,近年来财政对农业科研的公共投资强度一直处在占农业GDP的0.25%左右,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1%相比有较大差距,不仅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公益性”,政府的财政投入极为重要。2001年,为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中试、熟化,引导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务院批准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由中央财政拨款,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管理。2001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1.5亿元。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11月在2011中国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时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策略,实现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

“这几年财政支持很不错,但金融支持对农业科技的力度仍然不是太大。”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张正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科研创新往往转化周期长、风险大,而金融机构要追求利益、减小风险,所以很多银行不愿意支持科研创新,而只对市场和产品成熟的企业发放贷款。

张正河对金融支持给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供给;完善农业信贷支持体系,有效缓解农业科技活动贷款难的问题;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融资体系;筹建政策性银行,扶持涉农企业科技创新;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加快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并开设科技创新保险产品。

体制不顺农业科研和产业严重脱节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科研体制的变革很难,政策主要是促进机制创新,把农业科技资源集聚起来,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的农业科技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一位农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记者说,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大幅增长,但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差距却很大,这是农业科研遇到的最大问题。如果不进行改革,让科研适应生产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增加再多的投入也没有用。

在农业科技体系中,科研和产业脱节问题尤为突出。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存在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时间长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农业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为42%,农业高效转化率为37%,这与发达国家70%至80%的水平相差甚远。

实际上,“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上述农业专家说,农业研发体系应该是以应用为导向的生产链机制,而不是实行课题组制。现在科研院所过分强调做项目,考核评价标准是课题成果和论文,并且没有退出机制,不将研究出的成熟技术交给企业进行商业化。

以农业科技的重要领域现代农作物种业为例,记者此前调研时了解到,科研成为拖累中国种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相比国外“工厂流水线式”的育种方式,国内育种是“家庭作坊式”的,缺乏各类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很多科研单位不进行公益性研究,蜂拥而上聚集在低端培育杂交品种、然后卖种子赚钱。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基础研究和商业研究之间应该界限分明。在基础领域,政府投资占据主导地位,而机械、化工、食品加工等应用性较强的领域以私营投资为主。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投入主要侧重于基础性、前沿性农业科学研究,州政府侧重于对本州经济有影响的科研领域或应用技术开发,私营企业则更多地关注能带来盈利的产品。

张正河认为,农业科研改革的方向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逐步转向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而将应用技术与一般性技术的创新空间留给企业。

相关阅读: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