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11月29日,宁波火车东站,一名旅客背着行囊赶火车 见习记者丁以婕 摄
按照往年惯例,一般农民工返乡集中在12月中下旬,但今年这股返乡潮似乎来得有些早。
昨天下午,天空下着小雨,宁波东站售票大厅成了很多旅客的休憩场所。他们操着外地口音,背着鼓鼓囊囊的帆布包,或在人群中排队购票,或倚靠着行李袋打盹……
采访中,很多农民工向记者倒苦水,说打工的艰辛。苦和累似乎都打不倒他们,但对他们而言,突然飞涨的物价让这些异乡人在这座城市显得无奈。于是,他们中有些人选择提前返乡。
“每天起早贪黑的,却存不下什么钱。”记者随机在车站附近采访了近20名外来务工人员,安徽蚌埠来宁波打工的罗顾成的一句话说得很实在。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张丹莹
事例
饭桌上基本看不到鱼和肉
一天赚60元的老罗卷铺盖走人
罗顾成披着一件老式的蓝色棉大衣,百无聊赖地坐在一个编织袋上,叼着一支烟,时不时起身活动活动,和附近的老乡聊两句。
“大包小包的,这是回老家啊?”记者凑上去和他攀谈。
罗顾成抬头看了一眼说:“回安徽蚌埠,钱不好赚!”
“今年怎么这么早回去,是不是担心春运买不到票啊?”
一听这话,罗顾成憨憨地笑了,“要是能赚钱,晚点回家倒也不怕,关键是现在存不下什么钱!”
“工资没涨,物价涨得厉害,吃不消吧?”记者蹲在地上和他细细聊起来。
罗顾成来宁波有两年了,一直在余姚小曹娥镇打工,专门给农户摘雪菜,一天要做12~13个钟头,每天的工资是60元。
罗顾成细细算了一笔账:5个老乡一起住,房租每个月要500元。100斤大米要216元,一桶油要55元。“我们都是干体力活的,一顿起码吃两三碗,1个月起码要吃100斤大米。”为了省钱,饭桌上基本看不到鱼和肉,最多的就是蔬菜。罗顾成开玩笑说,以前饭前总喝几杯烧酒,“现在都舍不得喝了,香烟也是几天抽一包。”
“起早贪黑地干活,兜里的钱却鼓不起来。”罗顾成就越发想回家。这段时间,生意不太好,做做停停,几个老乡一合计,索性就提前返乡了。
“哪里赚得到钱就去哪里”
年轻的小夫妻想去外地碰运气
“你们是做什么的?生意怎么样?”“我是成都的,你是哪的?”
普通旅客列车候车大厅里坐得满满当当,一位年轻女子很健谈,时不时和前前后后不相识的人“侃大山”。记者很好奇,坐下和她聊了起来。
年轻女子叫潘丽娇,她和丈夫今年4月份刚到宁波,在南站附近摆摊,专门卖一些玩具,每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这两大包都是卖剩下的,回老家试试看,实在卖不掉就给孩子玩吧。”潘丽娇身前堆着两个方方正正的硬纸箱,原来装的都是玩具。
潘丽娇今年26岁,夫妻俩出来打工,把两岁的儿子留给老人照看。说起今年的物价,潘丽娇就开始倒苦水。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俩和老乡合伙租房、搭伙吃饭。“现在我都不抽烟不喝酒,能省的都省下来,但儿子的钱不能省。”丈夫顾志华说。
对夫妻俩来说,家里最大的开支就是儿子,一个月要800元,“奶粉涨价厉害,去年一罐奶粉200多元,现在都要300多元,小孩一个月起码要吃两罐奶粉,有时候买件衣服,寄点玩具,开支就更大了。”
这段时间,儿子时常感冒咳嗽,夫妻俩不放心,打算回家看一看,顺便打听下行情。
潘丽娇说起自己的打算,宁波物价高,她想去其他城市打听打听,找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伙食和住宿都由企业承担,开销就能少很多。现在是哪里赚钱就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