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好”与“快”新平衡
王荣提出的5年实现1.5万亿元GDP规模的目标,意味着5年之后,深圳的经济规模总量将超过2009年的上海、香港。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的GDP总量为1.49万亿元,香港的GDP折合人民币为1.43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深圳的GDP每年要以超过10%的速度持续增长,总量5年内要接近翻番,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深圳。
曾经以“深圳速度”闻名于世的特区还能继续保持这种高增长的劲头吗?这是所有关注深圳发展的人士共同的关注和期许。毕竟,三十而立的深圳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体小身轻”无负担的“棒小伙”,而是一个经济总量达到8200亿元的大块头。规模越大,持续“快跑”的难度越大。
而且,经过30年发展,深圳已经感受到土地、资源、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多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矛盾也开始凸现。主观上,过去30年取得的巨大经济发展成就和积累的巨大社会财富,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深圳曾经引以为豪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和创业激情,深圳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内地化”趋势。
从外部因素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其他城市给予深圳的各方面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激烈。在国内,京沪津渝四大直辖市雄心勃勃,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浦东奇迹”、“天津速度”成为新的焦点;其他国内大城市追赶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国际上,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性大都市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仍旧大大领先于深圳。
更重要的是,未来深圳经济发展的“快”面临着“好”的强力约束,即深圳经济总量的高增长要建立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要在高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
一味图快,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人工低成本为标志的粗放式发展路径已走到尽头。另拓新路,深圳重担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