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象“封城榜”
全国655个城市,正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世界”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 | 上海报道
黄浦江从世博园穿过,将园区一分为二,也成为客流的天然分水岭,大量客流涌入浦东,造成“西冷东热”格局。裴增雨却偏偏往人少的浦西跑。
为了平衡客流,世博局推出了去浦西园区集满16个印章就可换领一张浦东中国馆参观券的措施。裴增雨攒了许多章,却没有去兑换。
浦西区主要是企业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浦东园区云集了充满探奇和娱乐元素的国家馆。
“我想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带有先锋派实验性质的城市案例。”裴增雨说。他是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对象为城市形象。
“诸多中国城市热衷展示的仍是土特产、老城厢。从‘荣记湖丝’在首届世博会上夺奖,中国展品在之后历届世博会上的结构没有质变,常见的还是贵州茅台酒、常州梳篦等。”裴增雨说。
他告诉本刊记者,世博会是展示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大秀场,在设计理念等软实力方面,中国各城市还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这些不是美轮美奂的LED灯光秀就能诠释的,“城市形象只有内秀才能外秀。”
裴增雨正在参与一场中国城市的国际形象“选秀”。今年4月,《望东方周刊》与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旅游卫视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活动”在京启动。
城市评价体系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教授孟建介绍,研究“国际眼光中的城市形象”,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