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天虽已过去,但蔬菜价格为何却迟迟没有退潮?
前面我们看到,11月份这场由北向南的大雪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却还迟迟没有退潮。
不光北京城里的菜价在涨,我们记者赶到北京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山东寿光看到,那里田间地头的菜价也在飞涨。这样一来种菜农民是不是该高兴了?
(1月18日 6点半 山东寿光洛城街道黄家村)
每天早上,王长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家的蔬菜大棚拉草帘子。王长宏已经种了十多年蔬菜,一家四口全部的收入都依靠自家的四个大棚。得知他家今天要摘茄子,经销商提前两天就送来了纸箱子,还和他定好了价钱。
记者:“(今天)摘多少斤?”
菜农王长宏:“600斤。”
记者:“你估计能卖个什么价?”
王长宏:“价格定好了。”
记者:“定了多少钱?”
王长宏:“2块1至2块15。”
记者:“什么时候定好的?”
王长宏:“昨天定好的。”
王长宏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他家大棚里的这些长茄子成了抢手货。
王长宏:“5、6个人抢,争货,现在货很少,前些天货多一点,我们还找他们,问问他们要不要,现在他们都问我们了。”
就在半个月前,长茄子的地头收购价还不到一块钱,十天前涨到了1块五毛钱,最近涨到了两块以上。这个价钱虽然比去年涨了20%-30%,但王长宏却高兴不起来。
王长宏:“价格涨了产量低。”
记者:“产量?低了多少?”
王长宏:“产量低了三分之一多一点。”
王长宏说价格上涨的同时,今年各种农资的价格却在上涨。农家肥从原来的90元一立方涨到了现在的130元;化肥原来是150块钱一袋,现在涨到了接近200元钱;塑料薄膜原来是一块五毛钱一平方,现在涨到了一块七;农药涨价幅度也在10%左右。生产资料的上涨,远远抵消了长茄子收购价格上涨给王长宏带来的收益。
记者:“那你今年的收入和去年比?”
王长宏:“今年收入差不多吧,基本上差不多。”
记者:“那你纯收入是?”
王长宏:“纯收入这四个棚去掉成本的话,3万多块钱。”
王长宏所在的黄家村,有近200户种植大棚蔬菜,平均每户都有两个大棚,他们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种植大棚蔬菜。虽然,最近地头的收购价格上涨了,但是大家挣到手的钱并不比往年多。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王长宏大棚里的这些长茄子看起来非常水灵,但是王长宏告诉记者,家里人从来舍不得吃这么好的茄子,只有剩下的是在卖不上价钱才拿回家吃掉。
王长宏:“吃点不好的,好的就卖了,自己吃不好的。”
菜价涨了,菜贩子收菜难了,可是像王长宏这样的菜农今年也没有多挣什么钱。我们注意到,王长宏家的长茄子是两块一一斤,北京的菜市场上卖到了三块多一斤,这一块钱的差价是怎么涨上去的?我们又跟随着这批蔬菜从寿光开往进京。
(1月18日 17点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下午四点半,经过了一整天的忙碌,所有收购人员都陆续回到了蔬菜批发市场,工人们开始装车,王长宏家的茄子也被装上了这辆即将发往北京的菜车。经销商告诉记者,为了便于销售,每次发往北京都是各种蔬菜搭配着贩卖。
记者:“今天走的什么货?”
经销商:“黄瓜、苦瓜、丝瓜,圆茄子、长茄子、豆角、芸豆,(豆王)什么菜都有,30多种。”
市场上的这几辆车都是发往北京的,每辆车上,一箱一箱的菜被这样高高垒起,由于装得实在太多,工人们需要用绳子牢牢地将菜捆住,这辆车的准载重是17吨,可实际装的菜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记者:“这车能拉多少菜?”
经销商:“这车5万斤,25吨。”
记者:“我刚才听那个师傅说,可能装了30吨?”
经销商:“他说的是连包装算,我说净菜,净菜5万斤。”
蔬菜经销商们告诉记者,市场里的这些车都是发往北京的,几乎每辆车都严重超载。
记者:“超了多少?”
司机杨宏军:“超了不少。”
记者:“有几吨?”
杨宏军:“超了有20吨。”
下午五点,记者乘坐运菜车返回北京,货车有两名司机,其中一位开车时,另一位就在车座位后面的这个空间,勉强休息一下。司机告诉记者,从寿光到北京跑一个来回要两夜一天,以前是运费是2800元。十多天前刚刚涨了一些。
记者:“你现在一趟运费多少钱?”
司机杨宏军:“3200。”
记者:“涨了没?”
杨宏军:“这就涨了,不涨没法干了。”
司机杨宏军告诉记者,虽然刚刚涨了点运费,但是最近柴油的价钱每升却涨了4毛多钱,从寿光到北京来回是1000多公里,每一百公里耗油30升,这样计算下来,一趟跑下油费就多了接近2000块钱。
司机:“油价现在是5块8,还得对那个小加油站,国营的是6块5。”
经销商:“油价涨的话对我们也有打击,油价涨了我们运费就涨,运用一涨相当菜不就贵吗。”
除了油费,过路过桥费也是司机每趟运菜的一大开支。记者注意到,司机所走的路段都有绿色通道的标志,而从寿光到北京的路线正是交通部、公安部为鲜活农产品运输最早开设的绿色通道。按照规定,在这些路上,鲜活农产品车辆享受不卸货、不罚款以及减免过路费的优惠政策,有十七个省区市全部免除通行费,十三个省区市减免通行费40%-50%。但实际的情况又如何?
(1月19日 凌晨1点 滨州黄河大桥收费站)
司机:“乱七八糟的车全走这个(绿色)通道,拉的菜,照顾照顾吧。”
记者:“交了多少?”
司机:“115元。”
记者:“115元,每次从这儿过都得交这么多钱吗?”
司机:“最高峰达到17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