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幕之前的很多预期来看,在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都具有“分水岭”式的意义:全球经济和金融关注点已从应对金融危机转移至促成可持续均衡增长;国际金融机构内部话语权分布和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则都是由西方相对优势转变为东西方基本平衡;连全球经济政策协商平台,也由以前的G8转向G20……
然而在实际结果上,峰会虽然承诺协调经济政策并着力于金融监管改革,但其仍然遗留了包括摒弃贸易保护主义等众多“棘手”内容;与此同时,本次峰会对于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策略”的认识,则有可能为全球经济带来短期考验。
部分旧矛盾未获解决
在本次匹兹堡峰会传递的信号中,G20取代G8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政策磋商平台,有些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自全球金融危机去年9月中旬爆发以来,G20首脑峰会已在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先后举行三次,而期间的G8首脑峰会却仅有7月在意大利拉奎拉的一次——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不可或缺已经得到印证。
然而,上述变化却又意味着,未来全球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平衡20个成员利益的基础上,G20成员间的磨合期肯定短不了。
与此同时,G20内部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遗留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紧迫。至少从本次峰会来看,解决旧矛盾绝非一日之功。备受关注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未获破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会议声明只是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争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却明显缺乏具体落实细节。美联社对此评论道,匹兹堡峰会重申了此前两次峰会的承诺:拒绝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但未提及不少G20成员已实际违反这一承诺。而美国舆论甚至悲观预计,匹兹堡峰会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的“视而不见”,甚至可能催生新一轮多边贸易冲突。
类似的“只声明,不作为”的情况,还发生在增加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话语权和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议题中。而俄罗斯方面则从另一个角度建议称,G20应该学会与该组织之外的国家进行合作,因为“世界并不是只有这20个国家而已”。
欧美分歧清晰可见
如果说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话语权的最终协议要到2011年达成,是一种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话,那么有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迟钝反应,似乎就难有回旋余地了。由于定于今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迫在眉睫,因此尽管匹兹堡峰会以3000亿美元支持减排,但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仍抱怨相关磋商“过于缓慢”。
早在本月21日,丹麦环境部长海德加德曾表示,目前全球各国在哥本哈根谈判前立场协调进展过于缓慢的最明显问题就在美国身上。她认为,美国政府在减排目标水平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方面都存在不足,美国各个方面都正忙于压倒一切的医改之争。
而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之外,双方就金融高管薪酬问题的分歧也没有在峰会上“谈拢”。此前,欧洲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呼吁对银行业薪酬设置上限但遭到美国方面的“冷处理”,而美国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主张也遭到了欧洲的反对。虽然本次峰会前曾有分析认为,双方将把高管薪酬和银行资本金充足率问题联系起来并拟定一个折中方案,但看起来,欧美在匹兹堡谈得并不愉快。考虑到11月在加拿大举行的G20财长会议就此问题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磋商将持续一年半载的时间也并非不可能。
峰会成果静待市场反应
除了遗留问题,匹兹堡峰会已经发布的成果也有可能引发新的忧虑。为了呵护全球经济的复苏趋势,峰会决定不对经济刺激措施设置“退出策略”的时间表,“直到可持续复苏得到确认”。
尽管如此,美国媒体还是指出,这是G20首次就“退出策略”做出相关表态,这加大了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降低,以及全球经济在刺激措施效果减退后可能出现反复的担忧。欧洲和美国股市在匹兹堡峰会召开当周均出现调整,就是对这种消极情绪最好的反应。鉴于上述现状,加之数据显示,欧洲银行业仍将在今、明两年面临高达4000亿欧元(约合5870亿美元)的信贷亏损,投资者的信心在短时间内将很难恢复。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金融危机加速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2009年,三次重要经济体峰会的举办地却分别设在了因危机而房价重挫的英国伦敦、遭遇地震灾害的意大利中世纪古城拉奎拉和在冲击下风光不再的美国制造业重镇匹兹堡。也许,这样的设置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西方经济体在应对全球格局变化时,对过往时光的一种留恋;但要真正解决全球经济的问题,除了彻底的“破旧立新”别无他法。
下一届G20首脑峰会将在韩国,这个G20成员中第一个表示可能退出刺激措施的经济体举行,时间是明年11月。不知道这是不是西方经济体为接受现实变化,并全面解决全球经济问题,而给自己定下的时间表。(高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