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有何重要意义
国土资源部25日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我国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勘探,持续整整八年,历尽艰辛而终获成功,中国地质科学家向共和国6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那么,我国内陆发现“可燃冰”有什么意义呢?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被公认为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泛,资源量巨大,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全球资源总量的两倍,因此是世界各国竞相调查勘探的重点对象。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存在于大洋深处和世界永久冻土区。不久前,我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世界第四个通过国家级开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本的国家。然而,由于深海钻探面临的特殊困难,以及海洋环境特别是深海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大规模商业化深海钻探面临很大困难,而陆地永久冻土区勘探开采,可行性要大得多,因此我国高度重视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工作。2002年国土资源部在启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时,同步部署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终于在2008年11月5日,在祁连山南缘——青海省天峻县永久冻土区成功钻取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并得到国内外专家学术认定。
在永久冻土区成功获取“可燃冰”,对于我国未来的能源接续利用格外重要。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冻土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我国在冻土区发现这一潜在资源,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资源的视野,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能源。
|